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塔山何裕华:山城褚时健,靠“床上功夫”身家上亿?(2)
时间:2015-11-19 12:14  浏览次数:

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它7家企业纷纷破产垮掉,只有塔山成为一家欠债300万、销量萎缩、垂死挣扎的破厂。

从员工到销售科长,何裕华见证塔山的辉煌,又跟随塔山走向衰落。

就在这年,他接了这个棘手活——被推举为塔山皮革厂的厂长。然而,等待他的只是一个烫手芋头。

一个念头救活企业

那年何裕华40岁,扛下了这份重任。

一上来,迎接他的就是16张员工离职报告。工人们8点来工厂溜一圈,10点的时候,工人们早已散去,随便在大院里扔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更糟糕的是财政问题。当时皮革厂亏空了300万。换在北京,如果一天看三场故事片电影(1元/场),够看3043年了。

他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工人开工资,还是以私人的名义借来的5万元。

“时间和数字是冷酷无情的,像两条鞭子,悬在我们的背上。” 何裕华借用当时风靡一时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里的话来说。

尽管他以身作则,将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去经营。但由于塔山皮革厂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资不抵债,下游厂家需求不旺,企业在过后的三年,并没有转危为安。

1992年到1994年,塔山经历了最煎熬的三年困难期,何裕华随之也步入人生的低谷。他甚至想过放弃。

94年底,他秘密地筹划着一场“散伙饭”。当时,从朝天门乘船到三峡游玩的船票是30元,何裕华用工会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资金,召集40多名员工集体去游玩一圈,打算回去就宣布破产。

站在三峡岸边,何裕华一支接一支地抽着闷烟,心事重重,对秀丽山川、大好河山置若罔闻。“难道真的熬不过去了吗?”他自言自语地嘀咕着,很不心甘。

三峡归来,原先计划好的宣告破产的想法没有发生,何裕华坚持了下来。只不过企业日日危如卵累。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日,他去逛街,偶然间在重百百货看见平铺在床上展示的牛皮凉席,做工很粗,价格不菲,一床就要卖400元,萌生做牛皮席的念头。

当然,决策不能靠拍脑袋,他分析:“虽然有一些小厂开始生产牛皮席,但数量上寥寥无几,而且做工粗糙,价格昂贵,只能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当时牛皮席市场几乎一片空白,没有真正有知名度的产品,更没有真正形成的品牌,缺乏真正的领导者。”

“长江一带盘踞着三大火炉城市,即使100个家庭中只有1家买,市场也不可估量啊!”他掂量着,喜出望外。牛皮席显然归于小众市场,却是一块令人垂涎的大蛋糕。

分享到:
文章编辑: 商界在线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