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拆迁样本调查:李沧一老人3套房被拆分文未补(2)
时间:2014-07-23 11:05 浏览次数:
除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李红和北曲西社区争议的最大焦点是补偿标准如何计算。
2012年拆迁伊始,北曲西社区就委托评估机构对这32家企业进行了评估,李红的公司评估价加上搬迁补偿共计431万余元。评估结果出来后,其余31家在签署了补偿协议后,按时进行了拆迁。李红不认可这次的评估结果,拒绝搬迁。
今年4月28日,北曲西社区提出给李红增加90万元的补偿,被李红当场拒绝。李红认为,自己的厂房是国有土地,应该按照《青岛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实施,社区无权越俎代庖,即便评估也应当按照周边商品房的价格来进行评估,而不是仅仅评估自己的厂房。
“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李红一直在讨要说法、保护厂区不被强拆,北曲西社区也多次找人说合,希望李红配合拆迁,早日解决问题。但是,城阳区有关部门却缩在后面,一直不出面解释拆迁依据,也没有拆迁文件,令人费解。”青岛市政府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次拆迁中,福瑞祥至今没有看到城阳区政府征收、拆迁、补偿的任何文件,整个拆迁一直都是北曲西社区在组织实施。
他说:“由于社区既不是福瑞祥的土地所有者,又不是土地使用者,也不是房屋征收者,让社区与企业商谈拆迁补偿问题实为不妥。”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和李红他们协调,打算按照青岛市去年的政策对李红厂房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值,该多少就给她多少。”发稿前,纪家询告诉记者,“这事已经拖了一年半多了,再拖下去会把社区拖垮的,如果还谈不拢,我们就申请变更规划,把她的厂子保留下来,不拆了。”
李沧:
老人三套房遭强拆分文未补
今年72岁的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街道办事处河南村(后改为河南社区)村民刘显荣的拆迁维权遭遇,可以用“离奇”和“悲壮”来形容,在20年的维权过程中,家中三套房屋先后被拆掉,至今未能拿回分文赔偿。
1992年,刘显荣位于青岛市原九水路25号的临街门面房被强制拆掉。在此之前,刘显荣已经和街道办和村委会进行过多次交涉,刘显荣认为自己这套房子是门面房而且一直用于经营,也有营业执照,政府拆迁应当按照经营性用房来补偿,而街道办认为该处登记的是住宅用房,应当按照住宅来补偿。
由于意见不一,刘显荣的这套房子被强制拆除。自此刘显荣踏上了漫长的维权路,并成了当地有名的上访户。
2010年,刘显荣又有两套房子被列入拆迁计划。在长达18年的上访途中,刘显荣都没有拿回第一套房屋拆迁补偿款。他侥幸地认为,这第一套房子还没有给补偿,这两套房总得给一个说法吧。但他迎来的是更大的厄运。
2010年11月3日,刘显荣位于青岛市李沧区浮山路165号(后改为万年泉路165号)的网点房一夜之间被人拆掉。
异常气愤的刘显荣当即报了警。谁知,仅仅6天,刘显荣位于河南村229号的8间住房,屋顶、门窗被人拆掉,2011年1月29日,该房屋被人夷为平地。
事发后,当地媒体以《卸门砸窗,居委会说拆错了》为题,对刘显荣住房被拆一事进行了报道。
“从1992年,街道办将我们家第一套房子拆掉,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那时我才50多岁,今年我已经70多了,我不知道在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讨来说法。”见到记者,年逾古稀的刘显荣和他的老伴高玉芳老泪纵横。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刘显荣的三套房屋均没有签订补偿安置协议,至今也没得到任何补偿款。
“刘显荣可以随时来领取补偿款。但他张口要3000万元的补偿款,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照顾全社区的利益。他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浮山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王辉和纪工委书记吴小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他们说,刘显荣的第一套房屋虽是沿街房,但房屋性质是住宅房,只能按照住宅房补偿,但刘显荣一直没有交纳房屋差价款。位于浮山路165号的第二套房是河南社区开发的网点房,刘显荣当时只交纳了2万元定金,13万元的余款一直没有补齐,还擅自撬门霸占该房屋使用了13年之久,所以该房屋属于社区集体所有,决定将该房屋收归集体所有,并交由拆迁公司进行拆除。
刘显荣说:“我从来没有说过要3000万元,我只是说按照国家的标准,该给我多少就给多少。第二套房屋我确实只交了2万元的定金,为什么不交余款,是因为村里说将来领取第一套房屋补偿款时一并结算。”
记者注意到,河南社区的一份证明也证明这套房屋的使用权归刘显荣。
谁在说谎呢?
记者了解到,事发后,刘显荣夫妇亲自或聘请律师多次以书面和口头的方式,向李沧区政府和浮山路街道办事要求支付房屋拆迁补偿款,均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