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此外还有专门供结婚时新房内贴的专题年画,供家有丧事之户贴的“素白画”(只有墨线版)、“伞蓝画”(只有绿、黄、黑三色),专供家有病人户和孩子稀少户贴的年画等。
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村,是与苏州的桃花坞、天津的杨柳青并称的三大民间年画产地之一,是带动山东中部、东部、南部、北部年画生产的重要源头。杨家埠木版年画起于何时,史无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修的《杨氏宗谱》也无详细记叙。传说这里唐代便有年画作坊,源头似乎还要越唐而上。但传说毕竟不足为凭,现据文献记载,把木版年画的发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乾隆初至咸丰末年(1736—1861年),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发展,艺术风格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木版年画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画店由乾隆前的不足10家发展到60多家。题裁由乾隆前的以刻印神像为主,经过120余年的开拓,已发展到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娃娃为题材的毛方子,以花卉为题材的“窗旁”等新体裁应运而生,表达了人民群众求吉喜庆和欢乐的愿望。艺术手法已具备了浪漫夸张与现实相结合、画和诗相结合的特点,形成了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粗犷、朴实,线条简炼、挺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木版年画的代表作是“万盛”花店刻印的《蚕姑》,独立绘画形式的年画代表作是《男十忙》、《女十忙》、《包公上任》、《郭子仪带子上殿》等。《男十忙》表现了从种麦到收麦的整个生产过程,《女十忙》表现了妇女纺纱织布的全部生产过程,其艺术构思与《诗经·七月》的艺术处理很相似。这说明杨家埠年画在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绘画的精华是注意吸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