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世纪初的几年,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以轻工业和出口加工实现原始积累的过程已基本完成,迎来了一个重化工业时代。2005年前后,珠三角和长三角逐渐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不断增加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权重,外界也一度有“区域经济重心北移”之说。
但如今,河北和辽宁这两年的经济增长都比较缓慢。另一个环渤海省份山东,十年前曾位居全国第二,并一度紧追广东,但后来不仅被江苏反超,且与前两名广东、江苏的差距越来越大。2015年,山东与广东GDP的经济总量相差近万亿。
在彭智敏看来,在一定时期内,尤其是资源产品需求旺盛的时候,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的地方日子比较风光,但长期来看,这种模式不可持续。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北方很多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要比南方沿海发达地区低很多,这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
山东进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
在近期召开的山东“两会”上,山东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山东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3万亿元,年均增长9.4%。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从0.6万美元增加到了1万美元。
这也是山东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据本报记者统计,全国已经有10个省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换句话说,目前沿海主要发达省份都已经迈过了这个门槛。
按照时间来看,2008年,上海成为首个迈进“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的省份;2009年、2010年,北京和天津相继加入;2012年,江苏、浙江、内蒙古三个省份同时突破这一大关;2014年,福建、广东和辽宁加入;2015年加入的是山东。这其中,三大直辖市天津、北京、上海已逐步在向人均2万美元大关靠近。
人均GDP上万美元是一个重要标志。去年1月,广东省统计局曾分析指出,从世界范围看,2013年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有65个,预计2014年有66个,如果把广东作为一个经济体参与排位,人均GDP可以排在世界各经济体的第65位,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这标志着广东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