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云集的辽宁曾经风光无限,有“辽老大”之称;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经济总量位居前三;改革开放后,东南沿海的广东、浙江等地先后崛起,重工业、国企众多的辽宁经济总量排名逐渐后退,曾长期位居全国第七位。
相比之下,中部的两湖兄弟曾多年位列十名开外。近十年来,两湖先后超越了福建、北京和上海。《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2008年,湖北、湖南的GDP分别相当于辽宁的82.8%和84.5%,现如今,两湖已经超过了辽宁。
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教授分析,湖南、湖北和重庆、四川等长江中上游的省份水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与珠三角、长三角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几年,不少原本在长三角、珠三角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巨头,纷纷迁往长江中上游的省份。
彭智敏表示:“湖南、湖北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配置得比较好,科教文卫比较发达,市场环境虽然不如沿海,但还是比北方好,环境容量也比较大。”
相比之下,在能源需求减少、能源价格下行的情况下,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的辽宁等省份受到的冲击十分明显,经济增长态势比较严峻。“这些省份过于依赖能源重化产业,一旦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它们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彭智敏说。
地方数据显示,去年湖北和湖南两省经济增速分别达到8.9%和8.6%,比辽宁分别高出5.9和5.6个百分点。
重心仍在南方
彭智敏表示,目前经济增速受到较大影响的省份,大多是计划经济色彩比较浓厚的地区,“这些地方经济活力不足,产业过度依赖重化工业。并不是说发展重化工业就不好,日本、德国的重化工业也十分发达。但人家的科技含量非常高,而我国这些省份的重化工业主要是数量的扩张,没有质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与辽宁相似,原本经济总量位列第六的河北由于这两年增速放缓,2015年首次被四川超过,退居第七位。彭智敏说,河北也是以原材料工业为主,面临的环境压力不小。若未来两湖仍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河北很可能在一两年内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