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树木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还可有效阻止灰尘蔓延,有效调节和净化空气。因此,城市绿地被称为“城市之肺”。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绿化建设和管理中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拿出“绣花”的功夫精心改造提升口袋公园、街角游园,使“城市之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守护人们身体健康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居民生活在更加优美绿化的环境中。
年内改造提升13处“口袋公园”
据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处总工程师马骥介绍,城市街角游园、口袋公园是城市公园的类型,属于城市公共绿地,是供公众游玩、观赏、休闲娱乐的小型园林。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街角公园、口袋公园不仅有大片的种植绿地,还有各种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口袋公园、街角游园改造提升是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打造一批亮点工程、精品工程,不断改善我市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市民满意度。”马骥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从总体布局完整性、树种层次合理性、休憩设施完备性、园林建筑配套性、文化生活和景观融合五方面,全面改造提升市区内包括岱道庵水库游园、东湖公园、唐庄带状游园、玉兰园、青山游园、河道局东侧街角游园等13处“口袋公园”,达到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生态、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防火、避难等实际效果。所有主体工程预计在7月底完成。
改造后的“口袋公园”更“亲民”
12日,记者在岱道庵水库游园改造提升项目现场看到,施工队伍在做好安全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正加紧移栽植被,修建景观桥、避雨亭,完善休憩、健身、娱乐等功能设施。据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处科研中心崔洪涛介绍,他们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贯彻节约型园林理念,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通过丰富绿化苗木,增加避雨亭、学雷锋服务站、户外桌椅,生态铺装,健身步道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休憩,运动,游园,赏景,综合服务功能。让老百姓在园林中享有更多绿色环境,更多健康活动,更多艺术情趣,让口袋公园成为百姓乐园。
家住华新山水居的李先生欣喜地面对这新奇的变化。在他的记忆里,岱道庵水库游园作为一处老游园,南部的绿化带树木层次不分明,虽然栽植规整,但供人亲近、歇息的设施少,有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之前我看水库泄水我还不理解,现在看来是为了修桥完善啊。规划上说明要建设三座景观桥,丰富湖面景观的同时完善交通系统,使游园南北道路贯通;增加林荫广场及避雨亭等建筑小品,完善休憩、健身、娱乐等功能。要真是这样改造完成后,环境必定大不一样,景美了,路平了,儿童活动空间也有了,我们这些附近的居民没事就能往一块儿凑,锻炼、晒太阳、聊天,这园子就变成我们的小乐园了!”李先生由衷地感叹。
智慧化节水喷灌系统实现无人灌溉
值得一提的是,岱道庵水库游园的改造提升项目增加了节水灌溉设施,这种智慧型的灌溉系统不仅能节水还能实现无人灌溉。
据了解,施工人员在游园1万多平方米内的土壤中铺设了感应系统,安装了2000多个喷灌头,待系统安装完毕运行后,系统会根据土壤中的感应系统进行“智慧化”工作。而负责浇灌的工作人员可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应用相关的手机APP随时调整设备的浇灌行为,无需频繁驱车到现场进行手动操作,节约调整设置的时间,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
“手机APP还能做到许多手动灌溉无法达到的功能,例如,根据现场应急情况,手机APP 可随时随地调整浇灌配置,发挥移动操作终端的优势。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用水量,通过图表直观显示,调整浇灌计划频率以及浇水时长。”崔洪涛告诉记者,智能灌溉系统还可启用天气数据对现场用水量进行智能调节,温度高时自动多浇水,温度低时自动减少水量。目前,这项技术也应用于东湖、南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