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现在档案都住进了‘新家’,查阅十分方便,再也不用怕档案丢失了。”山东省沂源县鲁村镇后坡村的党支部书记付恩明一边翻阅档案一边说。
因为缺人、缺钱、缺场所、缺制度,农村档案管理一直是难题。村两委会议记录、人口普查登记册、全村户口登记册……这些记载着一个个村庄变迁的文字材料,由于绝大多数村庄没有档案保管的人员、场所和制度,这些档案材料像孤儿一样流浪在外。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鲁村镇创新性推行“村档镇管”模式,由镇政府建立档案室,配备专门档案员,统一保管档案,让农村档案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家”。
近日,走进鲁村镇政府的综合档案室,笔者看到,这里专门设置了一间村级档案室,6个档案密集架一字排开,46个村庄的档案整齐地存放在铁皮柜里,消毒灭菌机、空调、除湿机、灭火器、吸尘器、温湿度计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为推进村档镇管工作,鲁村镇政府投资10余万元,购置安装硬件设备,每年列支1万元以上专项经费用,对办公设备给予充分保障。还配置专门查阅电脑,放置查阅目录,满足查阅档案需求,实现库房、阅览室、办公室三室分开,使全镇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轨道。”综合档案室负责人齐元梅介绍说,虽然档案不在村里保管了,但由于管理规范、存放有序、便于查询,村民和村集体在查档时反而更方便了。
村级档案是一个乡村的记忆,他承载着一个乡村建立、发展、繁荣的历史变迁。“村档镇管”模式的推进,不仅为村庄档案资料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新家”,还提高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孙兆河、张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