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济宁10月20日讯 “葫芦”自古就有“福禄”的美好寓意,坐落在曲阜市吴村镇九仙山脚下的葫芦套民俗村,因葫芦籽落地生村的古老传说而得名,如今,又因建设主打葫芦文化的民俗村而在鲁西南名声大振。2015年,葫芦套村相继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山东省七个最适合养老村落之一的称号。
葫芦套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庄区域面积2000亩,村里的70多个农家院落错落有致,房屋结构多为石砌、土坯老房。由于历史原因,相当部分的民居院落仍然保存着50、60年代的农村历史旧貌。“俺这里是山区,家的老屋有石头垒起来的,也有老式的土坯房,和城里的房子真是天壤之别,差着几十年哩”,住在村北头的老孔向记者说道。
2011年,坐拥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九仙山的吴村镇,按照曲阜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观光旅游镇主体功能区定位,全面启动实施旅游开发和观光农业建设。传统民俗、生态景观、人文历史成就了这个镇实现跨越发展巨大的潜力资源。
“2012年,我们村通过外出学习,自己摸索,结合村里现状,开始了民俗村改造,第一步就是把原来的民俗民居保护起来。”随着旅游市场的日渐火爆,吴村镇党委政府和村干部们意识到,村庄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古院落、旧民居就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镇级投入专项资金200多万元,邀请济南专业规划单位对原村落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并通过逐户走访,组织专业施工队,对全村40多个砖瓦房外墙体进行了仿古粉刷,30多个石砌和土坯房进行了维护修缮,院内保存下来的牲畜圈舍也一一得到了保护整修。通过流转、出让、托管等方式,在村内选取10多个体现典型历史旧貌的民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和经营性开发。“我们村建成了曲阜第一个民俗村,完全得益于村里这些看起来破旧不值钱的老院子,现在又突出葫芦文化,开发出了煎饼坊、刺绣坊、酒肆、茶社、葫芦画社等10多个民俗功能院。”葫芦套村支部书记徐宏如数家珍。
吴村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规划与建设并重”的原则,现在的葫芦套民俗村,大部分传统民居通过改造得到充分利用,吸引了一批以著名画家扈鲁为代表的国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家和爱好者的进驻,构建起了传统与现代多元艺术交流的平台;引入刺绣、食品、酒品、茶艺等娱乐餐饮产业,打造出了乡村旅游体验基地;开发建设龙山慢城公园、葫芦文化馆、慢客驿站、星级农家乐、龙目湾人工湿地、果品自采园,配以葫芦长廊、龙泉古井、大型葫芦雕塑等景观小品,形成了“游、购、娱、吃、住、行”田园牧歌式的慢生活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