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后的农业乡镇如何蜕变成现代新城
4年前,这里还是远离城市的传统农业乡镇;4年后,一座现代产业新城拔地而起。仅用了4年时间,山东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累计建成社区面积达293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360万平方米,建成水域面积16200亩、湿地3000亩,新建城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0.19%,疾速攀升至2014年的54.5%,昔日偏远落后的农业乡镇正日渐崛起成为和谐幸福的现代新城。
规划引领,高屋建瓴绘蓝图
临沂临港区地处两省三市交界处,是在4个传统农业乡镇基础上设立的新建开发区,基础差、底子薄,缺少主城区辐射带动。
2011年9月,临沂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联席会议提出,要创新城镇化发展理念,用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临沂临港新区,使其成为带动周边城市的龙头。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产城融合,产城共兴”思路,把生态城市、美丽城市等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的血液和灵魂。
该区委托国内知名大学反复论证设计,一个囊括全区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城市核心功能区等6个专题规划编制完成,形成了“北休闲、中服务、南产业”的战略发展格局,把“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将城区、农村社区一起规划建设,提出了打造“山水风景、田园风光、滨海风情、临港风格”的城镇建设思路,走出了一条“改造社区建新城,集约用地上项目,优化生态促发展,繁荣经济惠民生”的特色城镇化之路。
群众支持,提供不竭动力
城镇化快速推进与群众的支持密不可分。临沂临港区坪上镇许家道村启动社区签约入住的第一天,村民凌晨三点钟就来到村委会排队等候,两天内,全村309户全部完成相关协议签订。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人是城镇化的关键。“村民自愿、村委自主、片区指导、乡镇规划、管委融资、整村搬迁、先建后拆”的思路,使群众签订搬迁协议的户数达到99%以上。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君师介绍,在社区建设中,把主导权全部交给群众,社区选址、楼房设计、分配等环节完全由群众自己决定。先建楼再拆旧,避免了群众遭受躲迁之累。另外,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远远高于本市其他地方的标准。拆迁还建中多出来的土地收益完全返还给村民,群众住楼房基本不掏钱,甚至还能有结余。
王君师告诉记者,推进新型城镇化,一个关键指标就是,进城农民是否享受到各项社会保障权利,让所有农业转移人口穿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五件衣服”。
产业支撑,注入活泉之水
缺乏产业支撑,是当今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最大的“城市病”。临沂临港区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通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通过人口集聚,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凭借近海临港的区位优势,临沂临港区推开了一扇逐浪蓝色经济的大门,重点打造冶金复合材料、绿色化工、港口物流、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五大主导产业。借助濒临七大港口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以石油化工、冶金、国际石材等为主要板块的外向型综合物流快速发展。
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临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孟祥勇告诉记者:“我们每年面向当地居民举办多次现场招聘会,仅2015年正月初八举行的一场招聘会就提供了3022个就业岗位。”数据显示,2014年,临沂临港区新增城镇就业4800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000余人,企业职工由开发区设立之初的2000人增加到3.5万人,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已达到45%以上。 (光明日报记者 柳霞 赵秋丽 光明日报 通讯员 王其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