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济宁乡医为村民治病35年 医药费欠条攒一鞋盒
时间:2014-06-03 10:31  浏览次数: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真相力量》报道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苗馆镇偎泉村的乡村卫生所里,有这样一只鞋盒,它见证着一个人从年少到半百的人生轨迹,承载者一个家庭35年一路走来的别样情愫,也诠释着这个人世最质朴无华的仁爱无疆。


  在《论语》的512个章节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汉字,达到了105次,这个汉字就是仁。《论语 颜回篇》有一段关于仁最简单的解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不同的儒学经典又在不同的论述中给予了仁更多地诠释。上下相亲谓之仁,温良者仁之本也。这些关于仁爱的思想,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一贯而来的仁爱思想,在当代,又被赋予了哪些新的涵义呢?


  济宁市泗水县苗倌镇偎泉村座落在一片大山脚下,村庄远近有二十几座山头,山头不高,却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让人感受到与世无争的宁静。偎泉村卫生室是这片被大山环绕的区域中唯一一所医疗机构,它的职责是为附近8个村庄、1892位乡民提供最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刘庆民是这所卫生室唯一的乡医,他每天都要往返几十里地在这8个村庄来回奔波。


  刘庆民:“我高中毕业后在村里任民办教师,当时山区的条件比较差,也没有医疗条件,得出去一二十里地才能找到医生,一来一回需要五六个小时。有孕妇难产的当时大出血,当时村里没有医生,来不及,扎个架子抬着去城里,结果死在路上了。”


  1978年,由于感同身受山村求医的艰难,刘庆民几经犹豫最终决定弃文从医,开始了他长达35年的乡医生涯。然而,很快,刘庆民就发现这个职业远没有他想象地那样简单。


  刘庆民说,当时山村的条件非常差,慢性病都看不起,没有钱,有的病号卖猪卖羊来代替医药费,有的就不给了,一次两次,接二连三的就这样。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