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如梦乡愁入画来
时间:2024-02-29 20:05  浏览次数:

沈博爱老先生嘱我为其新出的钢笔画集《蹉跎坡旧画――笔尖下的老浏阳》写序。我想,这正是一个向老先生表达敬意的机会。

沈老是一位十分令人尊敬的长者。我与他同居一城,但一直是相识而未相熟,有面缘却无心缘。是大家都猜得到的因缘让我真正对老人有了更多的了解,那便是一本《蹉跎坡旧事――一代中国农人的耕读梦》让我跟万千读者一起走进了老人的精神世界。读《蹉跎坡旧事》时,我就特别喜欢书里面栩栩如生的钢笔画插图,我还特别留心过老先生对美术老师欧阳城的深情追忆。只是,作为书稿插图的钢笔画再惹人喜欢,还是没有走出它仅止于被人把玩的附庸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沈博爱老先生的《蹉跎坡旧画》完全颠覆了我对钢笔画的认知。这是一本纯粹的钢笔画集。这是一部足以撼动人心的大书。

20272670578107118_5.jpg

我自知是个较为标准的画盲。钢笔画的技法,点线面啊,灰白黑啊,我脑子里从来都只有概念,不知就里,甚至一度错误地以为钢笔画是美术里的小儿科,附庸地位的卑微是娘肚子里带给它的天生不幸,或者是这个从西洋引进的新画种在我们这块土壤上还没有长得大。所以我没有丝毫把握评说沈老先生的钢笔画画得如何匠心独运技艺高超。但我一眼就认准它独一无二,我打心眼里喜欢它。个人的钢笔画集子,画人像的,画静物的,画山水的,写实风格的、装饰风格的,国画风格的……也曾见过不少,就我有限的阅读视野而论,一个集子画的是一个主题,而且这个主题是一个人从年少青葱画到年迈力衰几乎画了一辈子,更何况这个主题还是千年古县浏阳的故土风物,我真的是见所未见啊。我说这本大书能撼动人心,其力量就在于此。

我在一个跟人探讨乡村治理的场合讲过一个观点,我说乡情乡愁是人世间最普遍最深远最真挚朴素的情感。我当时举了一个例子,我说,识字的不识字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在家的在外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只要是华人,没有人不会背这样一首唐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睡在屋里床上,怎么会头上月光地下冷霜呢?所以有人解释,床是胡床,犹如我们浏阳乡下常见的矮矮的鸭婆凳。其实,这个床是井床,是水井边上的阑干。当我们想象着一个游子顶着月色夜幕脚踩冬日寒霜斜倚异乡古井的围阑尽情思乡时,我们必定会觉得李白这二十个字没有理由不成为抒写乡愁的经典绝唱。沈博爱老先生画浏阳的古井多半都画了井床。是沈老先生笔尖下的古井让我又不自觉地想起了传诵千年的《静夜思》。

20274601315694240_5.jpg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返乡。其实,何止是诗人,一切艺术家的天职都是返乡,返回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沈老先生画浏阳的古井古树、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墓古墙,画浏阳的名人故居、牌坊门楼、书院学校、寺观道院、宗祠文庙、公堂会所、码头渡口……他说他希望给亲友和读者留下一本有关乡土中国的简明图画版地域文化读本。一个地道的民间知识分子能有此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才华意志,怎能不叫人肃然起敬呢。读者看过这个集子后想必会由衷感叹:功夫不负有心人,沈博爱苦心孤诣终于如愿以偿!地域,自然是指浏阳。图画,是老先生的钢笔画。画浏阳的画集,或者说画老浏阳的钢笔画集,之所以能成为乡土中国的文化读本,我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乡愁实际上成了这本书的主题,成为书中每幅画的灵魂。记住乡愁,何为乡愁?乡愁就是家乡那口井,那棵树,那座桥,那扇牌坊那只屋……在我看来,乡土中国就是乡愁中国,地域文化就是乡愁文化。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