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非”同凡响 “遗”风悠扬--记绍兴民间剪纸艺人钱禄萍
时间:2020-10-26 13:41  浏览次数:

几把剪刀、几张红纸,有节奏地在手中挥舞着,坚定的越城逆行者、优秀抗疫青年累瘫的身影便赫然跳跃在红色明亮的剪纸上,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这是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民间剪纸艺人钱禄萍,取材于越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题材原创剪纸作品,并亲手将作品精心装裱后交到作品原型人物手上。

钱禄萍,女,1965年出生,浙江绍兴人。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委会会员、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剪纸分会会员、绍兴市剪纸协会会员、绍兴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柯桥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幼受母亲熏陶爱上剪纸艺术;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剪纸爱好中,在全国省市等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屡获佳绩。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是人生乐趣。钱禄萍出生在教师之家,她的外太婆郑桂卿和外婆何文手工活英都非常好,尤其是剪纸、布艺和编织,她母亲金惠娟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和熏陶,自幼酷爱剪纸。母亲天资聪慧,对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学得又快又好。在她的影响下,钱禄萍原汁原味地传承这项民间剪纸艺术。

母亲金惠娟是绍兴城里人,16岁去农村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一辈子都在农村教书,这一教就是40年,那时老师吃住在村民家里,自然与村民打成一片。村里各家有婚庆喜事、祝寿宴请、春节习俗,丧事祭拜都会邀请她去剪纸,也请钱禄萍父亲(也是老师)写对联,大红喜字等。每每这时是钱禄萍最开心的时候,在母亲边上静静地坐着,看着,慢慢的学着剪些小件窗花,就这样小受到传统剪纸文化的熏陶 ,并深深的爱上了它。

剪纸是钱禄萍成长过程中最大的乐趣,只要有空闲时间,钱禄萍就会拿起剪刀,通过灵巧的双手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梦想用大红的剪纸图案表达出来。那时没有剪纸书,剪刀也没有专用的,都是家用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剪纸的热爱,特别是七岁那年,除夕临近,她剪了一个美丽的团花得到了母亲的认可。从此,一发不可收,喜欢,坚持到现在。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是人生标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剪纸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剪花样,而是开始用剪刀记录自己身边的生活,用剪刀记录自己和身边人的平凡生活。参加工作以后,给单位的年轻同事剪出美好喜乐、给年长的同事剪寓意健康长寿,获得同事们的一致赞誉。后来她所在单位合营了外资,总部在上海,企业文化浓厚,经常组织书法、剪纸、绘画、刺绣、摄影等中国文化的现场展示。这更加给了她展示自我、提升技能的窗口,她把这特有的中国红的纸剪成美好寓意的传统剪纸图送给外国友人。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是文化交流。将个人人生与剪纸艺术融合,提升自己、发扬传统,因为剪纸代表的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一辈留下来的瑰宝,不应该在年轻一辈丢失,应该继续传承下去,让这传统的剪纸文化走进百姓人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于是,她决定拜师学艺,提升自我。经过刻苦学习,掌握了更多的剪纸技艺,利用剪纸中的鱼虫鸟兽,花草树木等的寓意,经过对纸的各种折叠,剪成寓意美好的,漂亮的剪纸团花,也可根据日常生活、劳作场景,无需折叠,经过绘制剪出生活类的剪纸,更掌握了色彩的搭配,把剪好的图片经过填色,衬色,套色等制作成彩色剪纸,创作出装饰性的剪纸作品。

时光荏苒,务归隽永,转眼钱禄萍光荣退休,属于其剪纸的时间更充分了,利用自己的这一剪纸特长,在各街道、社区、文化馆、文化礼堂、学校、养老机构……都能见到钱祥萍拿着剪刀在纸间飞舞身影。身为师者的后代,她更像是一名生活的老师、一名传递美好的天使、一名传承文化使者,尽其所能,传承和推广剪纸文化永远在路上……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是此生守候。绍兴是一座千年的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集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有着许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剪纸就是其中之一,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绍兴人,就想把绍兴的元素融入到剪纸中去,书法之乡兰亭,因书法而闻名世界。她经过构思创作剪出兰亭一一《曲水流觞》作品参赛,获得了浙江省二等奖和绍兴市金奖。本来就由江南鱼米之乡而盛名的柯桥,因为经济繁荣的中国轻纺城,更是名扬世界。由此,她经过构思创作出《美哉,轻纺城》,作品载入了浙江省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剪纸40年书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现在母亲金惠娟年事已高,住进了养老院,记忆也不是很好,但只要和她谈起剪纸的事,她还是会滔滔不绝回忆剪纸往事。曾经,40年的教师生涯、学生无数;也是钱禄萍的剪纸老师,她去教剪纸前总要先听听母亲的教育经验,而今在养老院,母亲也会做做剪纸老师,发挥她的余热,钱禄萍经常去养老院陪伴父母,与母亲谈谈现在己是全民参与,人人保护的剪纸好时光,钱禄萍告诉母亲,她正在为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努力着。(赵秀林)

(作者系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绍兴市柯桥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分享到:
文章编辑: 山东新闻网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