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千高原杯”颁奖典礼暨非虚构写作培训班在京举行
时间:2016-09-30 16:20 浏览次数:
向与会开幕式现场(左起苏伟、梓涵、樊淑玲、王聚敏、李应该、王志红、陈广强、江克东) 霍洪玲摄影
特邀嘉宾、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垚之女士朗诵经典名篇 霍洪玲摄影
李应该先生为最佳诗歌奖获得者罗溪颁奖 霍洪玲摄影
李应该先生为最佳小说奖获得者杨常军颁奖颁奖 霍洪玲摄影
王聚敏先生为最佳散文奖获得者吴成刚颁奖 霍洪玲摄影
江克东先生为最佳纪实与特写奖获得者柳庆康颁奖 霍洪玲摄影
与会代表与出席嘉宾合影 霍洪玲摄影
华夏文化传媒网北京讯(特约记者刘维嘉报道):2016年9月25至27日,由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千高原》编辑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千高原杯”颁奖典礼暨非虚构写作培训班在京举行。
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雕塑家、画家、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千高原》副主编李应该;著名散文家、评论家、《散文百家》常务副主编王聚敏;作家、北京市通州区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王志红;北京市通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部局局长陈广强;北京市通州区文联主席樊淑玲;《人民政协报》首席记者、著名诗人、《千高原》理事委员会副理事长梓涵;作家、《千高原》编委会副主任江克东以及《千高原》编委会、理事会的部分成员等嘉宾应邀出席并授课。
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市的获奖作者代表和列席代表,陕西省安康市文联副主席杨常军,江苏省镇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润州区作协主席何春华等地区作协负责人和文学爱好者共40多人出席颁奖典礼。
颁奖典礼由青年评论家、散文家、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创委秘书长、《千高原》执行主编苏伟主持。
在颁奖典礼上,电视台主持人王垚之先后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宣言书”和普希金的“非人手建造的纪念碑”。受主办方邀请,李应该分别向最佳小说奖、最佳诗歌奖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受主办方邀请,王聚敏分别向最佳散文奖、最佳纪实与特写奖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本次首届“千高原杯”文学作品征文评奖活动,评委会共收到各类投稿1243件,经编委会统计、分类、编排,采取一评、二评、三评的方法,最终评出获奖作品51篇。本次奖项分为最佳小说奖、最佳诗歌奖、最佳散文奖、最佳理论评论奖、最佳纪实与特写奖五大类。
李应该在致辞中介绍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最后,他勉励大家:没有哪个学校培养作家,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是一步一步成长,从业余发展起来的。只有从基础开始,并痴迷文学创作,才能实现文学梦,才能形成一种精神,这对于人的心性修炼、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很有意义。没有人敢小看你们今天的默默无闻,你今天是草根,是小草,明天就可能是根深叶茂的大树。你们有很好的实力,希望你们脚踏实地,刻苦读书,勤奋写作,再接再励,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组委会专门安排了大会发言,作家代表吴成刚、夏兴政、张雅妤、柳庆康、黄国燕先后发言,他们代表着不同行业的作者,从不同的写作经历,谈到了文学创作的艰辛、责任、担当、体会和人生感悟,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挚爱情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他们纯朴、真诚、精彩、感人的发言,深深地感染了与会人员,不断赢得热烈的掌声。
苏伟在对颁奖典礼进行总结的时候,专门讲了《千高原》的办刊宗旨和思路,最主要的是超越了等级,超越了年龄,超越了职业,奉行人民观,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他强调:文学就要表现人民的意志,关注劳苦大众,这是文学赋予给写作者的责任。获奖作者中的草根就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实际写作中,他们都不是专业从事文学创作的,但是,却能直面现实,用血和泪进行真诚写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理应该得到鼓励,这就是本次评奖的宗旨。
颁奖典礼的议程全部结束后。组委会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非虚构写作培训班。王聚敏、李应该、苏伟、汪雪涛、魏建军、李炳银先后围绕非虚构这个主题,结合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的写作,进行了讲授。
著名散文家、《散文百家》常务副主编王聚敏在讲课中,从非虚构写作切入,重点讲解了影响散文真实性艺术性的几个问题,联系自己几十年散文创作和散文编辑的实践,重点强调实事、亲历、诚实的写作态度和高质量的感情,是决定非虚构写作(包括散文)质量的关键。
著名作家、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李应该在授课中,结合他的长篇小说《公字寨》的艰辛创作、出版发行,从虚构和非虚构的角度,进行了详细讲述。他强调:每个人都有个案性,都与生命、生活发生关系,同样的生活,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只有作家感受到了生活,才会与真善美产生关系。有良知的作家永远与黑暗、邪恶对抗。他还列举了当今文学的十大病态:文化拔根、精神消失;丧失自我,随波逐流;道德冷漠,零度写作;人性扭曲,兽性泛滥;文学私有,病态写作;疯狂注水,随意虚构;浮躁情绪,迎合低俗;流于形式,反复写作;机械写作,狂热码字;废话连篇,一地鸡毛。他对这些问题进行开了深刻分析,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大家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规避这些问题,努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祖国的文化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在青年散文家、评论家、《千高原》执行主编苏伟讲课前,播放了前苏联电影《别林斯基》,然后,他结合这部电影,围绕非虚构写作主题,向与会代表提出了四个问题:写作的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写出优秀经典的极少?写作是否由自己独立完成,不需要其他超个人的因素?为什么好多作品都向主流靠近?好作品的价值是靠作品说话,还是有其他评判的标准?他联系实际,对自己所理解的革命和现实主义分别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著名编辑家、评论家、《中国作家》编辑部副主任汪雪涛和青年作家、编辑家、《中国报告文学》主编助理魏建军,都结合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经验,漫谈了文学创作并点评了部分获奖作品。
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主编李炳银,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谈了文学创作的两大体系,即虚构的和真实的。真实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艺术真实,比如小说和戏曲等等。另一个是生活真实,比如报告文学和人物传记等等。特别强调:对于写实文体而言,作家能否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文学的能力,在局限和约束中表达出来,寻找到创作的方式,冲破局限,变为文学艺术,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报告文学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吸收了新闻的真实性,吸收了小说、散文的艺术性,延伸了你的眼睛,延伸了你的听觉,属于时代文学,与生活最接近,联系最密切。其特点有真实性(是舞台)、现实性(是灵魂)、理性色彩、理性精神和文学表达意识。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和必须坚持的原则。
组委会还与各位作家签订了《千高原签约作家协议书》,为参加培训人员发了结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