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梁纪委:再读曾国藩
时间:2016-07-21 13:54  浏览次数:
     作者:梁纪委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对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很多中国的第一,就是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完成的,如中国第一艘轮船建造,第一所兵工学堂的建立,第一批西方书籍的印刷翻译,第一批赴美留学生的安排等等,应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以说,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政治智者
       曾国藩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虽经宦海沉浮而却安然无恙。他对晚晴帝国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己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

      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治军大家
      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他又提出,“带勇之人,该求我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又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计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大抵有忠义血性,则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曾国藩认为,“忠义血性”的将领主要应从既受封建礼教熏陶又少官场恶习的儒生士子中去选择。罗尔纲在《湘军兵制》中统计,凡姓名、籍贯、出身、职务可查的湘军将领179人中,儒生出身的104人,占58%。以如此众多的儒生为将,这在历代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他说,“数年来痛恨军营习气,武弁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故决计不用营兵,不用镇将。”因此,他组建湘军时,主张不在市民而在乡农中招募兵员。其用意就是乡农中招募的兵员朴实壮健,有利于灌输封建的忠义伦理思想和便于适应艰苦残酷的战争环境。曾国藩还规定,“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凡无保者,概不招募。曾国藩的这一做法,完全是承袭了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募兵思想。曾国藩对绿营的编制方面也进行了改弦更张。湘军的编制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营以下设哨,哨以下陆师为队,水师为船,马队为棚。湘军之始,营以上不再设官,各营全辖于曾国藩一人。

      文章能手
       曾国藩的史学功底甚厚,道学、儒学融通,他的静字功夫了得:养心静体,收啬生气而又宁静致远,即先把自己的心安顿好,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克敌制胜;血诚做人,最基本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失;谦谨载福,做人厚道会带来一生的福气;多言多败,谨防被自己的嘴坏了形像,惹起祸端;历久不衰,一天一小步,十天一大步;因时变通,宽利严礼,不拘泥于僵化的规则和方法,在宽与严之间拿捏分寸;善退善进、体恤之念、多选替手、浑含应之、守寒素、慎嗜欲等等,无不是曾国藩血泪凝聚之成果。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曾国藩是晚清诗文大家,为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关键人物,是桐城派的分支湘乡派的领袖,在文艺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并对近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洋务等方面,而对曾国藩的文学研究则很少。曾国藩强调“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最难而可贵。如雨初晴,登高山而望旷野:如楼俯大江,独坐明窗净几之下,而可以远眺:如英雄侠士裼裘而来,绝无龌龊猥鄙之态。此三者皆光明俊伟之象。”这是说文章要大气通达不可拘谨猥琐。“气”,指气势连绵。他说:“为文全在气盛,欲气盛,全在段落清,字段分束之际,似断不断,似咽非咽,似吞非吞,似吐非吐。
书法名流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曾国藩自小到死都对书法情有独钟,非常喜爱,即使在战争时期,仍坚持每天写字。他的书法精楷书、行书。初学书法主要是临摹字帖,他学书法的这条路子,正是历来多数书法家主张并实践的路子。但到晚年,他又多次反省自己:“因余作字不专师一家,终无所成。”可见,曾国藩对于初学书法者,力主先师一家,然后方可采摭众长,融为一家,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曾国藩在书法上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他的恒心和毅力。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把字写好,并想成为一代书法大师,不可求速效,而要靠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他自幼练书法,一直练到老,从未间断过,即使公务再忙,仍坚持每天写字。他还在家中告诫子弟:“习字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柱石修德
         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     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早年修身十三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编辑:王志超)
http://www.zgsfpp.com/portal.php?mod=view&aid=3016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