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蝶变中的桐畈镇:从“美丽乡村”到“美好生活”
时间:2015-08-26 17:38  浏览次数:

 桐畈镇正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场变革。

  几年前,桐畈镇党委政府从农村清洁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入手,依青山傍绿水,把桐畈镇建设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省委农工部副部长、省新村办常务副主任、省清洁办主任王志调研时赞誉有加,并称之为“桐畈名片”。如今,“美丽乡村”的桐畈,已发生蝶变,成为“美好生活”的福祉。

  桐畈镇位于江西省广丰区南边,毗邻福建,享有“江西边关”美称。近日,中国网采访组来到美丽的桐畈镇,深切地体验桐畈发展升级的新变化。

 

桐畈镇党委书记王青山

  乡村处处是“美景”

  去桐畈镇探访,是临时动议。

  从广丰区城中心到桐畈镇,约有40分钟的路程。一路上,景色很美,满眼绿意葱葱。

  记者来到桐畈镇下墩村,刚进村口就惊呆了,“路上太干净了,可以说是一尘不染。”怎么可能呢?怀着挑剔的眼光,记者扫视了该村的每一个边边角角,除了每隔几步就能看到的垃圾分类处理箱,竟然找不到一片乱扔的垃圾,甚至连污渍也没有见到。能做到这种整洁,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长期的沉淀,而绝非朝夕之功。随后,记者来到高厅村、大洲村、王家村走访,这里村村通水泥路,处处见不到垃圾,处处碧波荡漾,处处绿树盎然。干净、青山、绿水、树荫、田园、房屋,在霞晖中恍若一幅绝美绝妙的仙境。桐畈的乡村美在记者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桐畈镇下墩村街道一角

桐畈镇大洲村

  桐畈“古道”,给人另一种美。这种美,有韵味、有回味。在桐畈镇下社村上街、二渡关村靖安,一条3000余米的“古道”迂回曲折,头看不到尾,尾见不到头,同两边的古建筑相互映衬,具有一种别致的风情。“桐畈古道”是中原入闽的一条主要商旅通道。每一次踏足这里,身处古色古香的古道古街和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古遗址中,都能让我们谛听到响彻千年古道的历史足音。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两晋时期,中原入闽经商的路线经水路抵达鄱阳湖,然后溯信江而上,至铅山河口,上饶,直抵广丰洋口、五都、桐畈码头,由于桐畈上游水道曲折湍急,可放竹排木排,但舟楫难行,货物无法水运,须再由脚夫从洋口、五都、桐畈三个码头,把浙、皖、赣产的丝绸、布匹、瓷器、茶叶、苎麻、火柴、肥皂和广丰产的黄烟、石灰等肩挑步行运入福建浦城,回程把福建的食盐、笋干、纸张、药材等特产挑到广丰,俗称“挑浦城担”,全程陆路100多公里。由于浦城水运条件较好,货挑浦城后,以船只运达福州、泉州、漳州等地。当时,有人曾用“出入赣闽,用夫动以数千,用船动以数百”的描述,来形容这条古道的繁忙。时过境迁,如今,“广丰古道”的多数路段已面目全非,难见旧貌,唯有广丰境内“挑浦城担”歇脚的据点桐畈镇,还有古道的遗迹。

  夜幕降临,记者吃完晚饭赶回南昌,路过桐畈镇鲍坞村,只见村中路灯通明,每隔一段路,就能听到音乐和看到村民跳舞的场景。位于赣、浙、闽三省交界处的桐畈镇鲍坞村,原来是一个名不经传、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不夜城”。随着车子慢慢离远,鲍坞村的灯光成了星光点点,将这个村庄点缀成一个梦幻世界。

  桐畈的美,定格在记者的心灵深处,还定格在历史上。

  美丽到美好的升级

  王青山,2011年到桐畈镇任书记。上任伊始,他就提出建设“美丽桐畈”,并在实践中不断思索如何从“美丽桐畈”到“美好生活”的升级。

  桐畈镇选择从请扫垃圾入手。在农村呆过的人都有印象,农村脏、乱、差,是顽症。王青山认为,打扫垃圾,看似简单,要做好其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如果外面的垃圾打扫干净了,久而久之,心灵的垃圾、灰尘也会被打扫干净,届时人们的心灵干净了,家庭也就和谐了;家庭和谐了,村庄也就和谐了;村庄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社会和谐了,群众的生活也就美好了。

  机制是关键。这种机制,既能让清洁人员有积极性,又能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桐畈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按照“镇村联动”的发展要求,制定“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绿化美化、垃圾处理、入户讲解”20字方针,大力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不断优化理事会管理环卫的村民自治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桐畈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清洁家园,人人有责

  王青山介绍,其中清洁工程的核心思想就是引导群众参与,2014年初县委政府提出普及“自己动手、清洁家园”的理念,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协同、长效管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其中由下墩开始的垃圾打扫和分类处理“桐畈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功推广至全镇15个自然村,真正做到“垃圾不出村”。

  垃圾打扫处理,是一场保卫战。保洁员扫干净了,村民又扔了。保洁员忍忍又扫干净了,村民习惯性地又扔了。如何破解死结,成了一道难题。

  王青山认为,必须从思想上改变群众的观念,要让群众意识到建设美丽桐畈是全镇人民的事情,环境优美了,大家居住才能更舒心。王青山说,在引导群众参与的过程中,镇村干部站在群众的利益立场上分析,没有空洞的说教,直接抓准问题的核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位镇干部曾这样和群众互动:“大家召集一起开议事会,一开始觉得垃圾分类和垃圾打扫很难做。我就问群众:像废纸、矿泉水瓶等能卖废品的东西分拣出来,等待上门收购,可以赚点小钱,你们能做到吗?大家都说能做到。我又说,土建剩下的砖头、瓷砖、水泥沙石等材料不会污染环境,就集中倾倒在指定位置,变为公共资源,以后谁需要就去取用,这一点能做到吗?大家都说能做到。我又说,菜头菜叶、瓜皮果壳这些都是有机肥、可倒在田地种庄稼、肥果树。大家回应,这倒是个理。还有废电池、农药瓶、油漆桶这些是有毒有害物质,容易污染田地、水源,比如,一节5号电池流入田中,这块田地就会因为重金属超标而永久失去耕作功能。群众说,危害这么大!以后真要注意......”

  有一次,镇里一个大户人家把酒席垃圾全部倒到河边,后面被保洁员发现了,保洁员气不过,将所有垃圾装上垃圾车,直接倒在这大户人家门口,大户人家很生气,叫来警察要求处理保洁员。警察不敢动,因为保洁员是镇书记的“朋友”。王青山知道后,觉得这是一次教育群众不乱扔乱倒垃圾的生动教材,他不作声,让“对峙”的时间拖得长一些,提升保洁员的威望,扩大保洁影响面。后来,这个大户人家真诚地向保洁员赔礼道歉,保洁员才把垃圾运走。慢慢地,群众建设美丽桐畈的共识变成了习惯性的行动。

 

桐畈镇下墩村一名河道清洁工

 

桐畈镇大洲村普通清洁工人李金虎

  和清洁员交朋友,是王青山一项工作。保持长久干净,清洁员是关键。李金虎今年40出头,人很朴实,做事勤勤恳恳。问起他如何做保洁工作?他说,镇书记很关心保洁员,作为保洁员,让路干净整洁是他份内的事。今年春节,家家都放鞭炮,按照习俗,当天是不能扫的,第二天正月初二,他就回到岗位清扫垃圾,将村庄大路小路扫得干干净净。许多人见了都很感动,他总笑着说,“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像李金虎这样能守住本分的保洁员,桐畈镇还有很多。

  打扫垃圾,不仅让乡村更干净了,而且也把群众心里的灰尘和垃圾一起扫掉了,群众的心更灵了。“两年未回家了,我们的村子真的变漂亮了,完全由过去蓬头垢脸的丑八怪摇身变成城市美人胚子,真的好美!好干净!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大家的生活都过得很美好。”望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村庄和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刚刚从广州返乡的大洲林场村民赵瑞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动情的说道,语气中透着异样的兴奋与自豪。

  去年迎接建党93周年,桐畈镇村民自编自导,像王家村表演的三句半《庆祝建党九十三周年》、《保洁员的故事》,桐畈老年大学舞蹈班的情景居《老来俏》、《逛新桐畈》、《婆婆也是妈》,双人唱《美丽的广丰我的家》,通过三句半、歌曲、舞蹈、民间小调等形式,真情地抒发了对党的感恩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切实感受。

  人民是放在心上的

  群众的期盼,是桐畈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方向。王青山在桐畈任职4年来,一直都是这样干的。他说,人民是放在心上的,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着想,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工作力量的源泉。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

  桐畈镇高厅村,地处棠岭港河畔,水流湍急,以前因大暴雨年年遭水灾,严重时,80%以上的水渠被淤泥堵塞,70%的村民稻田被淹,60%村民房子进水受淹,有的甚至被毁,供应全村500多人口饮用水的30多口水井受污染。如何摆脱水灾的困扰,成了高厅村广大村民热切的期盼?2012年,桐畈镇党委政府对高厅村的所有水渠、河滩进行了疏通修整,对河坝进行了修固。2013年以来,高厅村至今未再遭遇水灾。

 

桐畈镇大洲村党支部标语

  办事找熟人,是群众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影响了干群关系,破坏公平公正,容易滋生腐败现象,老百姓对此颇有怨言。桐畈镇积极策应区委倡导“广丰办事不用找熟人”的号召,着力破除陈规陋习,以思想先行,在全镇干部开展“为什么要找熟人办事”大讨论,化解找熟人办事心结。同时开展民情大走访,认真记录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回镇研究“民情日记”,对外公开办事流程,服务态度不好找书记,形成“亲民、便民、利民”的大气候。如今,桐畈人有句口头禅:现在去桐畈办事,熟人不用找,个个是熟人。

  群众生活富足,桐畈镇党委政府一直记心头。建设美丽桐畈,还要以壮大镇域经济实力为保障。桐畈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不断发展“飞地经济”、“ 通道经济”、“ 河道经济”、“ 商贸经济”、“ 一镇一业经济” 以及“生态旅游经济” 等经济业态,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经济,涌现出“红薯村”、“ 葛根村”、“ 山羊村”、“ 山药村”、“ 马家柚村”、“ 斗笠村” 等一批特色产业村,同时坚持“以强带弱、以强促弱、以强激弱”的原则,让先进村和后进村“联姻”,科学配置巧结对,提高帮扶针对性。申报获批省、市、区各一个重点扶持贫困村,争取二渡关村与广州黄埔区夏园社区“友好共建”。开展结对争创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各村在发展农村经济中齐头并进,从而整体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

  2014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67042万元,增长16.7%;全镇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1020万元到2014年的5066万元,增长497%;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3808万元,增长3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850万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23万元,增长0.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完成9800元,同比增长3920元。

  桐畈镇,建设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止,在广丰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工业立镇,项目强镇,开放活镇”的理念,正阔步向前。(记者刘华 张震寰 张晒雄)


分享到:
文章编辑: 中国网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