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根和文化部副部长(右)杨志今在一起交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记者:许顺喜 摄影:聂伟丞)报道,他自幼酷爱绘画艺术,长年坚持对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经常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灵感。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将群山万壑藏于胸中,移情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江南画派风格;他能静下心来细细画作,渐觉反映时代命题之力作,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他笔下形象的“传神”。在中国画论里,所谓的“神”指的就是精神。一个画家最难做到的,而她能够灵活的将自己的精神与所描绘对象的精神融合为一,走出了自己独具风格的艺术人生,他就是我国著名国画家王余根。
王余根和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左)单霁翔在一起交流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自幼喜欢书画,和书画结下不解之缘。文化强国梦是民族梦,中华魂,这个梦也是我个人追求的梦。中华传统文化的再发扬,释放中国传统文化正能量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愿望,我将用实际行动去实现我的艺术之梦。”著名书画家王余根接受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记者采访时说。
王余根,男,祖籍江苏,字思儒,号钲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 MBA 工商管理专业,自幼酷爱绘画,现居苏州。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赵无极、姚治华的得意弟子,在绘画创作上,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写实与抽象相结合,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时尚,与世界著名艺术家达芬奇一样喜欢左手创作。1990 年在新疆部队服役。,1996 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2001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画高研班。
王余根和白俄罗斯文化部部长斯维特洛夫在一起交流
江苏南通市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在这里相遇形成一股独特地域文化。这里被众人称之为中国的鱼米之乡,也是很多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的精神乐土。如果说,白居易的一首《江南好》道尽学人仕子对江南的文化感受,那么,一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流谚则堪称芸芸众生对江南的世俗化解读。王余根从小在这里出生,受当地传统的文化熏陶和影响,自小与美术结缘,幼年刻苦钻研画技,并临摹古今名作。
“艺术家用艺术承载人文,用人文丰富艺术品,一个作品笔墨造型所表达出来的,一方面是一个画家他对自然景观及人文事物所做的“记录”或者说是经过了视觉印象和艺术创意的描述;另一方面作品承载着一个画家个人的人文思想、艺术追求、文化信仰,正所谓:“文以载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个画家是一个文化与艺术的复合体,传承的不仅仅是艺术,还要有人文思想,这是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也是一种信仰和追求。王余根先生把这种艺术之美体现出来去实现他的中国梦,值得更多的艺术家学习。他不仅做到了,而且还获得了世界美展的大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他人缘好之外,更多的还是他笔下的真功夫。”著名社会活动家、白俄罗斯文化联盟中国首席代表刘瀚锴说。
白俄罗斯文化部部长斯维特洛夫在王余根国画作品上签名
中国画的魅力在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艺术发现与感受,从而将生活的真实演化为一个完美的艺术真实。这是记者在走近王余根时所发现的一条入画之径。王余根在创作国画的过程中始终将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以及传统中国山水画理念贯穿于作品中,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巧妙地结合,使作品表现出一种较高人文境界和艺术境界,并且常常通过笔墨感性的传达出他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信仰。他笔下的画往往是一纸之上层林如网,树冠似云,群峰壁立,巨岩挡目,看似极为写实,实是极费心机。他善于以美做构图和表现的出发点,因而少了一般山水画的虚张声势。特别是对层林尽染的强化,使得他的作品以色彩作为形象造型的手段外,也成为一种醒目的构图风格。出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这可能是于鸿林对艺术追求的境界。
王余根荣获世界美术大展一等奖时领奖照片
著名国画大师、中央美院资深教授、中华志愿者协会艺术家委员会总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姚治华谈及王余根的国画时说:“现在画界有许多画家一味地做求奇求怪的绘画,没什么真情实感!王余根笔下的国画,初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格样式,但他的画是一眼看不完的。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一个“品”字,看他的画,须用心去品,才能发现其中的大美。他画画章法严谨,画面处理比较理性化,这表面的理性化其实是一种高度自知又自由的控制。打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颂美江南的妙构佳绘几乎是摩肩接踵。仔细观看王余根的画就可以看出,也已经把江南情怀深深锲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他笔下的江南,融大仁之爱,得大和之美,臻大化之境,达到的高度与厚度,在当今新江南画派作品中是极为难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中国新江南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亦是无可争议的。在王余根的国画中所呈现的是一种端正朴实中的精妙,坦荡磊落中的潇洒,与豪迈大气中的恬淡。感受到一股股自然的气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