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客家绘画艺术之经典力作《洛带古韵图》诞生记(2)
时间:2015-02-07 10:00 浏览次数:
丰富多彩而又精湛卓越的客家文化,自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长廊的一支绚烂奇葩,作为艺术家的徐新华老师,由于其工作单位紧靠具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的洛带镇,数十年来几乎时时都与客家人生活在一起,他不仅被客家人的聪明、勤劳和善良品格深深折服,而且对客家文化更是顶礼膜拜!
更重要的是,徐新华发现,尽管客家文化如此优秀,但是此前似乎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客家文化中的许多非物质文化元素,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更是到了面临失传的困境。徐新华认为,这到了抢救、传承和弘扬的关键时刻。于是,徐新华将自己的想法跟一些有识之士进行交流,并很快达成共识。庚即,他们便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递交了成立洛带客家文化研究课题组的申请,并迅速得以批复。
《落袋古韵图》长卷之婚姻礼仪图景
2001年开始,徐新华便潜心研究客家文化,他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花费了10多年时间,辗转于成都市区与洛带古镇之间一千余个来回,废弃的画笔堆成了山,最后终于完成了这一传世力作。
中国西部客家文化发起人、著名客家文化民俗专家李声洪君评价《洛带古韵图》为“当代版客家文化之《清明上河图》”,他还由衷赞叹徐新华本人为“当代古镇客家绘画艺术第一人”。
对于《洛带古韵图》的创作历程,徐新华坦言:“开始一段时间,我也只是画了一些小品,但随着对客家文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令我无比激动,画一些小画难以表达我对客家文化的热爱,我想能不能画一幅长卷画来反映客家人的风土人情呢?”
于是,从2002年开始,徐新华用了三年的时间画了一幅7米长卷钢笔画《客家古韵》,被四川电视台、四川网络电视台、四川电台、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作了专题和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成都东山画院院长熊英杰老师建议我用中国工笔画的形式来反映客家文化,可是对我这个学油画专业出身的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客家文化的魅力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试着画了一幅小草稿,并请著名的中国画家,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吴储经老师给于指导,难能可贵的是,吴老师不但给我提了不少宝贵的意见,还亲自给我画了如何修改的草稿。客家民俗专家李声鸿老师也多次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徐新华老师是一个为人忠厚、坦诚、谦逊、包容,且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他对艺术孜孜以求,即使是外行的意见,他也能虚心倾听,从不藏短,不贪虚名,对自己有所帮助,哪怕是并非那么中肯的意见,他也一样心存感激。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