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卫生 >
健康事业未来是人人需要的事业
时间:2015-08-04 09:59  浏览次数:

百灵网环保频道主编王振江:

  各种慢性疾病,将在未来的十年内,以爆发式的速度,迅速扩散到每一个家庭。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上的进步给中国人带来的好处,是不用说的,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在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好时代。然而,有时候,每一个好处背后,总要付出许多代价,而一旦这个代价,涉及到生命,就让人感到万分遗憾。

  三十年来环境的破坏,已经危及到每一个生命的生存质量。当许许多多的动物因此濒临灭绝,许许多多的物种逐渐消失的时候,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不会轮到自己,觉得别人会生病,自己会是幸运儿,就显得非常愚蠢了。空气的污染,不仅让我们看不到蓝天,更随着装修污染,进入千家万户。

  如今,人们正居住在五到十年内搬进的新家,这十年来装修行业所使用的材料,含有大量的挥发物、甲醛、甲苯、一氧化碳,以及高危险的致癌物质氡气(从大理石、花岗石、混凝土中释放出来,整个释放周期为15年,等于十五年来不断地吸入每个家庭成员的体内),人们带着冒险精神,存着侥幸心理,面对这样的事实,而这一些污染物质,在短期内,只是引起哮喘、支气管炎、咽炎、鼻炎,在十年以上的累积之后,就可以引发肺癌、肠癌、膀胱癌。尤其是儿童白血病。

  同时,这三十年更是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调查发现,那些盛产长寿者的地方,都是偏远的山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医院,医疗设施落后。越落后的城市,医院越简陋,医院越少,人们的健康就越有保障。——医院更适合用于急性病的抢救而不是慢性病的处理。

  如今,体检机构越来越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演变为更多地去体检,而体检的结果,根本没有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反而将病人提前送入医院,提前做手术,提前吃药。各种健康管理机构,成了医院的合伙人,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生意。

  近三十年来,人们几乎只吃精致的米面,甚至把这种垃圾食品当做主食。而三十年前,多数家庭因为粮食供应问题,只能够多吃地瓜、南瓜、土豆、芋头来替代主食。所以,三十年前,很少有人得肠癌,也很少有人得糖尿病。现在的孩子几乎吃不到地瓜、南瓜做的主食,更没有把豆子、小麦、燕麦、玉米、黑米作为主食的习惯。这些都是三十年前大部分中国人时常要吃的食物,而现在,只是成了偶尔的零食。

  精加工的饼干、糖果、面包、馒头、米粉、面条、米饭成了家庭的主题,蔬菜吃得极少,一家人吃一盘不到500克的蔬菜,水果也只是吃一个半个,或者根本不吃。加上现在的水果、蔬菜的营养含量减少,生命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极度缺乏,一旦遭遇各种疾病,完全依赖药物对症状的压制,而无法通过免疫力的提高来改善健康。

  人们要么不运动,要么又过度运动。中国人传统的武术很少人再涉及,那是最佳的运动方式,是人类对大自然最佳的运用。心灵的扭曲,心理的压力,更是这三十年来累积的隐患。高楼大厦传递的不是进步的文明,而是彼此之间的明争暗斗,为了金钱、权利、欲望,彼此之间越来越少真诚。那些不惜一切手段“成功”的人,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屈辱的灵魂在身体内挣扎,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家庭矛盾潜藏在身体内,像一个定时炸弹。缺乏心灵释放的方式和地方,人们像孤魂野鬼一样出没在酒吧、夜总会、桑拿浴室里,寻找发泄的地方。

  诺大个深圳,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广场是给公民散心的,更找不到多少可以交流的公共设施。人民的幸福指数无法提高,心情的负担伴随着股市而变化。

  政府所面临的医疗改革问题,远不是药品降价可以解决。如今,医生的问诊费用提高,目的是提高医生的收入,减少滥用药物。

  问题是,药物就是药物。医生问诊费提高之后,医术提高了么?如果医生依然局限于使用药物、手术、放化疗作为治疗手段,那么这些慢性疾病根本就不可能有好转,正如医生自己的结论:“这个病,目前病因还不是很清楚,暂时没有有效的药物,只能够控制一下。”

  我越来越清晰自己的理想,就是要创建一种幸福生活方式,从环境,到家庭,到生活习惯养成,到食物与营养,到运动与心灵,打造一个社区、一个群体,教会人们学会赚钱的同时,更学会彼此尊重、珍惜、感恩,学会工作的同时,更学会放松、学会有节奏的工作、学会照顾身体的状态,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心灵社区,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生命的喜悦,找到快乐的源泉。

  恢复健康的关键,绝不是依赖药物,也不是依赖某种营养,而是首先依赖于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我们帮助病人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学会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然后,开始恢复对自己健康的信心,有了这一份信心,才能够掌握对营养的运用,食物的利用和运动的配合,以及心理的调节。

  未来健康事业,将是人人需要的事业。真正从事这个领域的每个人,都将为社会提供帮助,成为人们的福星。新的模式正在形成,成为传统医疗的补充和部分替代。现今走在前面的人,将是未来的主角!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王振江: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