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山东 >
山东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生态环境(2)
时间:2017-08-09 10:34  浏览次数:
  权力“下去” 效率“上来”
 
  尽管山东已先后分11批削减601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但效率并没有提到位。部分事项仍互为前置,项目在部门间“踢皮球”,甚至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
 
  “有些项目落地以后迟迟不能开工,从拿到土地证到正式开工,平均要300天到400天,需要盖100多个章。”这是记者在基层采访经常听到的抱怨。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徐群对此有个形象比喻:一个人想做个西红柿炒鸡蛋,一般15分钟就能炒出来。但是政府要做这道菜,得经过洗菜局、切菜局、调味局、综合验收局等各个环节,一局一个报告、一环一个审批下来,半年甚至一年过去了。
 
  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链审批、一照走天下,才能真正打通审批事项下放的“最后一公里”或“最后一纳米”。山东提出,要以“四个一”推进办事效率提升。
 
  作为老工业城市,淄博在全国率先实行市与区县横向联动、纵向互动的投资项目远程视频联动审批,通过召开市及区县两级审批部门远程视频联审会议,审批部门同时对投资项目实施联合审批,当场作出审批意见。如今,这里的投资项目审批周期由过去的1年到1年半,压减至最少17个工作日。
 
  济南则在高新区推行大部制改革,将3250项权限全部下放,一个项目从签约立项、落地建设到建成投产,所有审批手续在一个局可全部办结。承诺一般项目从拿到土地证到开工许可证,不超过10天,重点项目只需1天。
 
  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说:“政府这样的效率,我什么优惠政策不要也愿意来。光审批,资金成本不知有多高。效率高了,省多少钱?”
 
  济南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建设项目和企业设立两大关键领域审批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继续将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削权让利,转变职能,力求把市场能办的放给市场,把政府该管的管住管好。 一“减”一“转”,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产生了拉动民间投资、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就业的叠加效应,为当前中国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 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政府服务变“数量”为“含金量”
 
  好的政府服务,是不需要时无声无息,而需要时又无处不在,这正是山东“放管服”改革的方向。山东省提出,要围绕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使政务改革由“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获得感”“满意度”转变。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