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邢家茅陀村,大棚种植户邢道福指着大棚里的新装备告诉记者:“这是补光灯,过去这个生产季,俺每天补光3小时,阴天补到6到9小时,西红柿提早上市5天以上,产量增幅在两成以上。”
邢道福棚内的补光灯,是一盛物理农业农业公司在寿光推广的物理农业新技术。日前,物理农业全新技术寿光温室大棚系统解决方案研讨会在此举行。据了解,经过近5年的全国落地示范,一盛物理农业以自主研发的植株间LED灯补光和空气源热泵根区加温技术为核心,并结合国内外专家试验示范,创造性拿出一套针对温室大棚“弱光、低温、病害”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该公司在全国各地示范的基础上,重点在2016年进驻寿光,开始与种植农户实际落地合作,在稻田、田柳等乡镇推广合作种植农户60余家,在不增加农药、化肥的情况下,平均单棚收益增加15%到30%,得到了种植农户和科研部门的充分认可。
效果超赞!物理农业新技术破解“连阴天障碍”
走进寿光市稻田镇宋家稻庄一村菜农宋亦亮的蔬菜大棚,打开开关,在一行行绿油油的黄瓜植株上方,一组LED补光灯就齐刷刷亮了起来。在地下,这里也有一套特殊的地温调节设备,由调温机+主管道支管道+透气孔构成。“咱是2016年12月用上这两项技术,黄瓜采摘期提前了10天,增产两三成以上,一季就能多挣1万元。”宋亦亮说。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明介绍,设施蔬菜生产中,补光和加温是提升蔬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途径,但补光和加温势必会增加能耗成本。因此,充分利用蔬菜作物的温光耦合作用,制定适宜的温光管理策略,对降低设施蔬菜生产的能耗,提高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一盛物理农业的研究,基于植株间LED补光技术与空气源热泵根区加温技术,应用于设施蔬菜生产,经实践检验,对于强壮植株长势,提前上市期,增加产量和质量,加强病虫害等,都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