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第三届全国教育局长、校长、园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召开
时间:2018-08-04 22:16  浏览次数:

公益在线浙江讯(公益记者 杜海义)7月31日—8月2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办,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承办,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国学台协办的第三届全国教育局长、校长、园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浙江嘉兴云澜湾召开。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萍,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孙成华,浙江省嘉兴市人大副主任张志伟,浙江省嘉善县副县长许春红,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总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熊春锦,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辜正坤,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原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监事长杨春茂,国家教育国际化试验区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师大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蔡明智、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新课改示范工程组委会主任顾建华等人出席论坛,同时有来自全国各地近600位教育界人士参加会议。

大家共同探讨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如何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船精神,助力“以德为先 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打造立德树人的教育平台。

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许春红致欢迎辞,嘉善县一直以来将红船精神与善文化有机的结合,积极打造红船善育德育的品牌。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嘉善县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她特别指出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开展的以“育德行动”为主的德慧智教育,为扎实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孙成华在致辞中说,本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嘉兴举办,就是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相融合,努力打造立德树人教育平台,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在论坛现场,浙江嘉善云澜湾温泉4A景区董事长张虹女士为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捐赠三十万元人民币,用于德慧智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开展的以“育德行动”为主的德慧智国学教育,五年来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多个国学教育试验区,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萍为德慧智教育成果突出的五大国学教育试验区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他们分别是贵州毕节、山西古交、甘肃陇西、湖南益阳、内蒙古开鲁。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总顾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熊春锦做了《中国特色的德慧智教育》的主题报告,他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慧智教育是德才兼备的教育,以德育为基础,以生命真相为指导,内应五臓,外应五识,开展人生五德全方位培育治理与教育工程,实现内成外就。

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辜正坤从现代科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方面学说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原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监事长杨春茂谈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命,特别强调教育者要牢记“教育中国梦”的内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从而实现中国梦。

国家教育国际化试验区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师大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蔡明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论述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指出在中小学用哪种教学方法更有益于传统文化教学进入校园。全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新课改示范工程组委会主任顾建华在发言中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人生事业的五大礼物,分别是智慧、经典、美德、好心态、好习惯。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令宏谈道家对现代教育的启迪,他指出教育的理想是让学生在自觉遵循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成长,学会自我健全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被教育者学会自我教育。

与会人员围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全面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品格、品行——“三品教育”为主题,采取专家报告、互动交流、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就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焦点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共同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紧紧围绕教育主渠道开展的实施管理办法。大家认为一定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形式,形成教育合力,建设、弘扬优秀家教家风。

据了解,参加本次论坛的基层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来自贵州、甘肃、湖南、山西、内蒙古、浙江、福建、广东、河北、江苏、北京、四川、青海、陕西等十几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