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省印发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在教师管理和培养培训改革方面,提出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保证专任教师“退补相当”;合理确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改进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标准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等一系列内容,受到广泛关注。
对此,基层教育工作者怎么看?有何建议?近日,记者在聊城市东昌府区进行了采访。
职称难评,老师倦怠
“对中小学教师实行‘县管校聘’,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实行的,我们期待尽快实施,用新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延丽认为。
窦延丽说,现在,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由于职称难评,许多教师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该校符合参评高级教师条件的有80人,去年只有一个名额。这些中青年教师,正是挑大梁的时候,评不上职称,干的没有奔头,出现了职业倦怠感。而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有着“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思想,也没有了积极性。
“对于‘名师’来说,是越有荣誉称号就越有荣誉称号,而很多踏踏实实的一线教师,很难获得什么荣誉称号,因而也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窦延丽说,“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学校负责人,我期待新机制能激活死水。”
要“退补相当”需先补缺口 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校长孙殿镔担心:“县管校聘”推行后,把人事管理权与单位用人权分开,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会不会影响学校对教师培养的积极性?一所学校培养出的优秀教师,会不会不愿意放到别的学校去?
东昌府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长武提到了另一个问题:现在农村的学校和各教学点,普遍存在“超编缺教师”问题。按省里的编制标准,小学19名学生配备一名教职员工。按这个标准,全区农村联校,绝大多数都超编但缺老师。省里下编制标准时,是按标准班额算的,一个班45人。但有的农村学校,5个年级才有三四十个学生,一个班还平均不到半个老师哩。但是不能办复式班,至少一个班安排一名老师。这就造成按省里标准配备教师则超编,而按实际需求看则是缺老师。
“意见提出,推进‘县管校聘’,保证专任教师‘退补相当’。但是,要保证‘退补相当’,教师的缺口应该先补上,不然这项改革将因缺编而大打折扣。”张长武说:“现在,东昌府区教师缺编1100人,缺编的岗位,由代课老师和支教的大学生暂时顶着。等满编后再退补相当可以,现在如果搞‘退补相当’,这个缺口永远存在。”
应保证一线教师利益
多位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要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应保证一线教师的利益。
绩效工资从哪里来?教师们对这一点很关注。如果从教师的基础工资里拿出一部分作为绩效工资,那应该提高教师的基础工资。“我是2004年评的高级职称,每月的基础工资是1500元,其他的同事基础工资更低;如果基础工资能提到2800-3000元,拿出一部分作为绩效工资,是可以接受的。”窦延丽说。另外,如果只在教育系统推行绩效工资,教师很难接受。
意见提到的“提高绩效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时,月工资40多元,班主任津贴是15元,占工资的1/4;几十年过去了,工资后面添两个零了,班主任津贴还是15元;现在学校选个班主任,校领导求爷爷告奶奶,一月补贴1000元也没人愿意干,太操心了。‘县管校聘’实施后,如果班主任津贴不提高,更没人干班主任了。”张长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