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纷丨民间借贷引纠纷 法官调解化纠纷
时间:2025-01-16 16:36 浏览次数:
山东新闻网:(杨刚)“感谢法官耐心细致地给我们做工作,这笔钱借给他都快三年了,迟迟要不回来,让我烦恼不已,这次终于能拿回来了!”
近日,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及时有效化解了双方矛盾,让双方当事人冰释前嫌,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案情简介
2021年王某因装修房屋向苏某借钱,苏某通过微信转账给王某20000元,王某先后还给苏某9000元,尚欠借款11000元,经苏某多次催要,王某给其出具借条一份,约定还款时间。借款期满后,苏某再次向王某催要无果,故诉至法院。
法院调解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联系到王某,向其释明了法律规定,强调了拖欠借款的法律后果。随后,法官耐心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和诉求,提出了分期还款的解决方案。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苏某与王某最终达成和解协议。王某承诺按照协议分两个月将欠款还清,苏某则表示接受这一方案,并对法院的公正调解表示感谢。
法官提醒
俗话说“借钱容易还钱难”,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民间借贷双方都有着家人、亲友、同学等关系,借贷关系的产生往往基于双方的相互信任。一张小小借条,借出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承载着金钱无法衡量的情义。然而一旦违约,双方往往剑拔弩张,造成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后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法官提醒大家,无论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都应擦亮眼睛,谨慎对待。借款时审慎注意并非不信任的表现,而是依法维护亲情、友情的有力手段,避免因抹不开面子而红了脸,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白河林区基层法院)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