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青岛上半年医保基金支出62.3亿 农村参保者最受益(2)
时间:2015-08-05 11:39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我市针对原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水平低、城乡保障待遇差距大、农村大病患者医疗负担沉重的现实,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我市特有的一项民生保障项目,市、区(市)两级财政出资3亿元,个人不用缴费,城乡所有参保人享受统一的救助待遇,特别是原新农合参保人可以享受到以前没有的特药特材救助,将医保范围外治疗恶性肿瘤、罕见病等重特大疾病的26种特效高值药品耗材纳入保障范围,给予70%报销,同时对医保范围外费用超过5万以上部分给予报销60%的大额救助,大大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对于困难群众的生命健康起到了托底保障作用。

今年1-6月份,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共支出1.11亿元,其中特药特材救助6760人次,支出6073.84万元;大额救助40357人次,支出5002.75万元。

医疗护理保险覆盖城乡

“护理院照顾得很好,特别是和城里人一样能够报销,负担轻了很多。”说这话的是即墨市西石桥村村民孙兴文(化名)的女儿孙秀芹(化名)。孙兴文今年62岁,是村里的老低保户,2013年因骨折卧床不起,还患有老年痴呆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疾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2014年子女将其送到了市北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因为缺乏制度保障,入院以来老人的医疗费一直自费,子女们凑钱共同负担,平均每个月下来得2000元左右。今年1月开始,我市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覆盖全体城乡参保人,孙大爷成为首批农村参保受益者之一,住院3个月结算下来医疗护理费总额6000余元,护理保险报销了近5000元,个人自负1300余元,相当于每个月400余元,仅为之前医疗费用的1/5。

记者了解到,我市于2012年在全国首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主要保障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因丧失自理能力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现实需求。医保城乡统筹后,我市将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医养康护”相结合的护理服务,解决了城乡失能人员的护理难题。我市还进一步完善长期医疗护理制度,丰富了护理服务形式,在医疗专护、护理院护理、居家护理的基础上增设社区巡护,鼓励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为农村居家失能人员提供每周不少于1次的上门护理服务。患者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特别是对于那些临终关怀的失能老人,保障了其医疗权益和生命尊严,体现了制度的公平性和人性化。上半年,全市有447家定点护理机构开展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业务,结算4.68万人次,统筹金支付1.66亿元。

农村参保人实现就医“一卡通”

 此前,我市原新农合只有24家定点医院可以联网即时结算,且大部分集中在市内三区。为确保医保新制度顺利实施,去年年底,我市就完成了原新农合参保居民的社保卡发放工作,共发卡近430万张,确保农村参保居民人手一卡、持卡就医。自今年1月起,农村参保人持卡到全市50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可直接联网结算,大大减轻了资金垫付负担,方便了参保群众。

“持卡就医结算还有利于加强经办管理、规范经办程序。”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持卡就医通过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改变以往签字记账式的报销程序,防止个人报销费用转嫁挪用他人,避免了恶意套取医保基金情况的发生,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完整。据统计,医保制度城乡整合并实行社保一体化信息管理后,我市原城镇居民与新农合减少重复参保人群25.41万人,每年减少财政重复补贴1.12亿元。

 
 


分享到:
文章编辑: 李莉莉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图片新闻
ad
国内
山东
地方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