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汇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名列菏泽市月度纳税百强企业第32位。这是一个去年11月才投产的企业,占地600亩,原址上是成武一家“不死不活”的化工企业。2013年化工厂破产,汇盟将地皮买过来,与大连一家研究所合作,上了技术含量高的农药中间体项目。
企业破产的“贡献”不仅在此。成武现在是全国医疗器械生产大县,2014年全县负压采血容器产量占全省市场的30%。这种格局的“起因”,是1990年代全县惟一的党集乡医疗器械厂倒闭,它的业务员们纷纷出来创业。
土地实现腾笼换鸟,人员进行更高端的再创业,这也是全省各地通行的做法。截至去年9月底,荣成共关掉120家技术含量低、污染空气严重的鱼骨粉生产企业,在原有土地上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留驻园区的鱼骨粉生产企业海达公司,以高新技术改造生产线,零污染零排放,利润是原来的两倍。
把握势态
新挑战中尤需抢抓新机遇
经验一再证明,经济低迷时,往往是一些区域和企业赶超做强的契机。
邹平县长邹继刚观察到,近期许多企业倒闭和利润下滑的残酷现实,让企业家们“空前”认识到:企业要有自己的“金刚钻”——先进的生产技术。邹继刚认为,这是新常态给发展带来的“最重要”的机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企业自主品牌,是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提高竞争力必走的一步,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今年1月,邹平开泰集团通过注资,控股芬兰喷砂机器人研究所BLASTMAN。这是一家在业内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所,开泰由此一举攻下困扰企业多年的模料喷砂技术,并让企业获得长久的技术后援。早在2011年,开泰通过收购荷兰一家销售公司,不但一举打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七个国家的市场,并由为此公司贴牌生产转为打造自主品牌。
开泰现在是邹平最具成长力的企业之一,正由第三梯队企业向第一梯队迈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与世界经济低迷相伴的,这让新常态带来的企业兼并潮,有可能向国外延伸。开泰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如是评价。
在新常态下,全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研发水平。据了解,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3%左右,技改投资增长24%左右。
当前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伴的,还有全球总需求不振。然而新常态下国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抓住这一机遇,企业销售会“西方不亮东方亮”。
山东华光集团是一家大蒜出口企业,多年来向东南亚、欧洲出口原蒜。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大蒜出口下滑,出口额下降30%。今年,华光在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开发出高端的黑蒜系列产品,迅速在江苏、广东等省打开市场。据华光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星介绍,原蒜出口每吨只有200多元利润,现在内销的黑蒜每吨利润最高可达4万元。
从全省看,受出口形势不好影响,我省企业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耕耘。今年1-2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比出口增幅高出1.5个百分点。
新常态还给区域发展带来机遇。2014年,金乡县的综合考核已连续四年位居济宁市第一方阵,提前一年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县域经济倍增计划。支撑金乡较快发展的是工业,工业快速发展依托园区建设,园区建设的亮点是基础设施配套。
新常态下需要加大投资,金乡抓住机遇,在23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投资27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形成较为完备的配套;新常态下企业更重视环保,园区投资3.5亿元建设公共排污系统,投资1.8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比企业单独建设减少成本30%;企业进园区更看重产业链对接,化工园区以管道连接上下游企业,济矿民生的煤炭油是黑猫炭黑的原料,前者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后者的生产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