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津县,做个讲诚信的人,不仅有上红榜的风光,更有受到全社会礼遇的实惠。全县47万个人、1万多家企业和店铺的基础信息,全部录入诚信管理系统。诚信个人在信用社贷款、购置商品住宅、就诊就医等方面可享受优惠。在寿光、荣成等地,尊重好人,让好人有好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新泰市新甫街道南公东村村支书王立忠说:“村里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这就是发给农民的一种非物质的福利。好吃好喝总有厌烦的时候,唯独精神享受无穷无尽。”
道德清流“回灌”失落的乡村
在乡村文明行动中,山东注重将传统文化基因与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相结合,注重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在传统文化土壤中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天大树。
2013年1月16日,距离孔子出生地夫子洞不远的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开办了每月两次的乡村儒学讲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为传统道德失落的乡村注入了一股“清流”。村里的偷盗、骂街等行为现在几乎绝迹,诗人所歌颂的守望相助、古道热肠的乡土社会正失而复归。中国儒家文化这条绵延千年的文化激流,正“回灌”这片孕育它的乡土。
在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下水河村,村民一致同意对大操大办的丧葬习俗进行改革。一张由村治丧委员会开出的报丧单明文规定:不祭奠、不磕头,一律鞠躬;挽联、路祭一律取消;唯独重孝子穿白衣,其余一律戴白花……但像“顶灵祭”这样的习俗,经简化后却保留下来。
在村里打理白事的郑传亮老人说:“以前村里没这么多花样,到最近一二十年才越来越复杂。一些家庭办事,是出于炫富攀比,跟老习俗并不合。现在这样一改,既点到为止、保留礼数,又适应社会要求,解放了年轻人。”
无独有偶。公元前544年,孔子在今莱芜市莱城区口镇垂杨村的季札长子墓前观看葬礼,并给予赞扬。2500多年后,这里的农民对曾经变味的繁缛葬礼进行改革,既摒除了陋俗,又遵循了古制。古来孔子观礼处,已将旧俗换新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