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时尚 >
山东临沂地方小吃“糁” 美味营养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16-02-15 17:00  浏览次数:

  临沂糁(Sá-临沂方言),在字典上有两个读音,一个是“Sǎn”,意思是米饭粒儿,另一个是“Shēn”,意思是谷类磨成的碎粒,但在临沂方言中却读做“Sa”(二声),实际上就是一种用肉汤熬制的米粥。最早形成影响的是鸡肉糁,现在已经发展到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制作猪肉糁,牛肉糁,羊肉糁等等,种类繁多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肴,属于鲁菜系。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为当地人所钟爱,早晨喝糁是山东临沂市的传统食俗,糁也因此而成为闻名山东省的地方小吃。

  糁的历史悠久,我国文献多有记载。《礼记·内则》载:“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一为饵,煎之”。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也有“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底色记载,至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沂州志》卷一:“祭祀篇”记载的十六种祭品中就有“糁食”,可见糁的历史源远流长。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关于“糁”的来源,传说有很多:

  一说是东晋时,一对穷困潦倒的外地夫妇逃荒来到临沂,大书法家王羲之经常接济他们。有一次,王羲之病了,二人为了报恩,将家中留着下蛋的母鸡杀了做汤,并在汤里加了一些驱寒中草药,本想把鸡煮得烂一些,可看火的丈夫睡着了,汤就煮了一整夜。第二天,鸡汤被煮得黑糊糊,可家里又没有其它东西,只好把煮“糊”的鸡汤送给王羲之。王羲之看着送来的鸡汤,不好意思拂了人家一番好意,就盛上一碗尝了尝,没想到这一喝,登时神清气爽,病好了大半,一时兴起,随手提笔写下“米参”二字,后人就把它称做糁。

  还有一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临沂用早餐,想尝尝当地的名吃,地方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早餐献了上来,乾隆一尝,怎么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粥,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啥?”官员没听清楚,也随声问:“啥?”乾隆听为“糁”。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传开了。

  据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临沂城有八家著名糁铺,今已发展至百家专营糁铺。

  “糁是有千年历史的风味名吃,临沂人对糁有着独特的情结。与其说糁是一种特色小吃,不如说糁是临沂的一种深厚文化。”临沂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李春琏认为。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鲁网综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