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
打好转型发展“组合拳”,以结构优化推动发展由中高速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推进区域融合互动,使“两区一圈一带”成为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战略依托和重要载体。
金融
截至2014年12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53662.2亿元,银行表外融资(含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621.6亿元。
全省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40家,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合计3812.2亿元,同比增长95.5%。与“新三板”初步建立了批量转板机制,已有13家企业顺利转板。
旅游
2014年,按实现旅游消费总额统计,山东旅游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消费额达到1.1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达到5次,旅游业增加值约占生产总值的6%。
能源
2014年,山东能源集团转型发展在调整优化中步伐加快。盛鲁2×1000MW等9个发电项目加快筹备,规划电力项目总装机达到7450MW,煤电一体化发展方向更加坚定。
把握大势 抓住大事 办好实事 省发改委:抓重点出亮点
2014年,山东省发改委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落实了一批事关山东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谋划提出一批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要成果,协调推动一批重点改革举措落地,定向精准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创新推出一批转型升级政策举措,探索形成一批推动区域发展新机制。
面对新常态,要有新作为。省发改委将牢牢把握“一个定位”、“三个提升”,抓重点出亮点,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强区域、惠民生各项工作。
在稳增长方面,要调动市场力量增加有效供给,稳定社会预期,为“三驾马车”高速有效运行不断加力。在调结构方面,打好转型发展“组合拳”,以结构优化推动发展由中高速向中高端迈进。在促改革方面,切实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着力推出一批激活力、强动力、扩空间的重点改革举措。在强区域方面,加快推进区域融合互动,使“两区一圈一带”成为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战略依托和重要载体。在惠民生方面,继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李剑桥
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发展步伐 省金融办:壮大普惠金融
2015年,山东省将以培育壮大普惠金融为核心,继续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步伐。全面启动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农信社改革,建立健全以股权纽带关系为核心的运行机制。鼓励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在更大范围进入金融领域;促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融资性担保等普惠金融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推进权益类和大宗商品类交易市场建设,在全省铺开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试点工作。
省金融办表示,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努力把风险消除在初发和萌芽状态;配合监管部门完善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和债权银行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银行机构异地授信备案管理制度以及抽逃贷款通报约谈机制。推动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快发展,引导和支持银行机构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
深入调研论证,加快推进地方金融立法,力争出台《山东省地方金融发展条例》。逐步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努力构建纵横协调、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的区域金融运行监管体系。王新蕾实施乡村旅游扶贫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省旅游局:塑造经典品牌
2015年,山东省旅游局将编制《全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谋划未来五年全省旅游改革发展目标。出台《山东省旅游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旅游改革路径,确定改革目标、工作重点和质量、时限等方面的要求。
省旅游局将在全力打造好客山东区域品牌和17个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基础上,持续实施品牌战略,年内将推出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体系。
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依托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合三农资源,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为实现“人的新农村”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平台。打造环城市乡村旅游休憩带。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集群。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指导各地用足用好省区域战略推进专项切块资金的20%,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年内所有城市至少建成一处旅游集散中心、若干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创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引入旅游大企业,实现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产品的无缝对接。刘 英
打好“三大硬仗” 实现“三个突破” 能源集团:逆势突围转型
面对煤炭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的新常态,山东能源集团提出,2015年将按照省委、省政府“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打好“三大硬仗”,实现“三个突破”,完成逆势突围、转型发展。
2014年,集团各项工作在逆境中稳步推进。2015年,他们将继续坚决打好危中求进突围仗、转型发展提效仗、深化改革推进仗,破解当前生存困境,夯实未来发展支撑,催生发展活力动力。
打好“三大硬仗”的目的是实现“三个突破”:资本运营实现新突破。山东能源集团将资本运营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通过资本运营,有效提升现有运营项目,科学布局优势转化项目,加快优质资源低点扩张,做强转型发展支撑;优势项目推进实现新突破。集中优势资源,加快优势项目建设,确保建成即投产、投产即达产、达产即达效,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内部产业整合实现新突破。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实质整合,加快内部同类同质产业整合,提升产业集中程度、集约协同创效能力和专业化运营水平。张思凯 姜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