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 >
郏县李口镇昝家村一组兴建水利工程纪实
时间:2016-09-21 09:54  浏览次数:

天高云淡,丹桂飘香。近日,在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昝家村一组,终于迎来了丰收的金秋。

丰收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祖祖辈辈饱受缺水之苦的昝家村一组,没有等、靠、要,自己动手修建人畜饮水工程。通过半年的奋战,逐渐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水荒

李口镇昝家村地处郏县东南部山区,六个自然村依山而居于六座山脚下。昝家村一组紧邻昝家北山地势较高,水源极其缺乏,历来夏季都会造成人畜困难,庄稼减产甚至绝收几乎成了无法逾越魔咒。

2014年秋,百年不遇的大旱再昝家村一组袭来,原本铺设的自来水管全部断流,全组吃水需要到七八里外人背车拉。至今,家家户户还存放着多个硕大塑料水桶、水壶,以备天旱之时外出拉水。

“背靠大山头,干旱年年有,庄稼望天收,吃水贵如油!”成了昝家村一组缺水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无奈的辛酸。

找水

为了解决当地水荒问题,昝家村一组多次向村、镇、县反映情况,申请水利资金支持。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不了了之。

困则思变。2015年秋季,当地再次遭遇旱灾,但村民却发现昝家北山山腰处有水量存水,浇灌了七八亩庄稼。这些存水的地方,是采掘石头留下的坑,村民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受村民的启发,村民组长叶付安找来专业人士勘察后认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开挖深度和面积。如果建成两座大型蓄水池和沉淀池,不但能解决当地人畜饮水问题,同时还可以彻底全组186亩耕地浇灌问题。

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组长叶付安动员富有建设经验的村民王国增进行施工。王国增没有推辞,愿意组织施工,解决当地水荒问题,唯一的要求是完善相关手续。

镇昝家村一组通过村民上级申请,得到了李口镇村镇建设发展中心和李口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许可,然后报请郏县国土资源局备案。相关部门得知情况大加赞赏,要求施工方注意安全,确保蓄水池的深度和面积,以储备足够的水源,满足人畜饮水和灌溉的需要。

2015年12月7日,伴着料峭的寒风,王国增组织机械进驻施工现场,修路、架电、挖掘、装运一刻不停地忙碌起来。

昝家村一组看在眼里,急在以上,不计报酬,不求报酬,纷纷前来帮工。寒冬的昝家北山山腰,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劳动画面。

解困

工程开工不久,新的问题就来了——由于工程量浩大,机械、车辆无法满足需要。经过协商,于2016年3月6日,转让给襄城县河沿吕村人吕现召接续建造。

吕现召找来大型挖掘机和重型车辆,工程进度得以顺利进行。由于开挖蓄水池需要挖出大量的红石废料,而这些废弃的红石料在当地建筑、建材行业供不应求,资金缺口问题一下子得到了弥补。

经过短短五个多月的建设,一个蓄水池已经建设过半,另外一个蓄水池也初具规模。同时,疏通道路300多米,铺设地埋水管500多米。

今年秋末,镇昝家村一组再次遭遇旱灾,由于蓄水池发挥作用,秋粮却获得了丰收。特别是山坡的几十亩花生,坚硬的土地由于及时浇灌,土壤得到了及时疏松,村民收获十分顺利。

“我们没花国家一分钱,兴建自己水利工程!”采访中,昝家村一组村民组长叶付安满怀信心地介绍说:“如果再有两三年施工,蓄水量将是现在的三到五倍,到时,我们村民组就可以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


分享到:
文章编辑: 消息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