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滨海区中小学党建“三红工程”实施纪实
时间:2018-06-28 15:43 浏览次数: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今年来,潍坊滨海区社会事业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个支部一特色、一个学校一品牌”工作思路,在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大力实施 “三红工程”,为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组织、舵方向,打造“红色堡垒”。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推动中小学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使党建工作成为落实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红色堡垒”。一是抓覆盖、强核心。健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实施“三红工程”的实施意见》,局党委统一领导和指导全区中小学党建工作,明确了管理主体,落实了党组织负责人“第一责任人”主体责任。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中小学校实行了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二是抓规范、强基础。积极组织教育系统党务工作者参加区人力资源部组织的专题培训,下发了《党务工作者知识手册》等资料,规范统一了基层党务工作台账。以推进党建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抓好以规范党内政
治生活、党费收缴、发展党员、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活动场所建设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五规范一整顿”,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费日”等制度,夯实了党建基础。三是抓投入、强保障。将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将党员教育经费纳入学校行政办公经费,对先行打造的3个市级和2个区级中小学党建示范点,都要求单设相应的党建经费,强化了经费保障。
立师德、铸师魂,培育“红烛先锋”。围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一支师德好、师风正、师能强的教师队伍。一是强化党员示范引领。实行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把党员教学管理骨干培养成学校领导的“三培养”机制,建强了党员教师队伍。根据党员教师工作岗位、专业特长,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示范岗、亮出党员身份承诺,实行党员教师“挂级、包班”制度,由党员骨干教师牵头成立“名师讲堂”,带头讲授“党员示范课”,引导党员教师争做教学骨干、管理骨干和教研骨干。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围绕“立师德、铸师魂”,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制定《滨海区教师廉洁从教“十条底线”》,开展“优秀教师”“教育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教育教学评比活动,大力培育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德育
先进工作者等先进典型,打造一支“慈母爱心”育人、“工者匠心”教学、“师者仁心”育才的“三心”教师队伍。实施“青蓝工程”,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增强团队意识、形成合作氛围。三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强化师资培训的常态化和全员化,依托20多个“党员名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平台传帮带,将名师资源转化为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党员名师的引领作用,使“党员名师工作室”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孵化器,充分发挥党员名师的示范、带动、引领和辐射作用,着力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润幼苗、育英才,引导“红心向党”。围绕“创建人民满意学校”目标,把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把党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把学校打造成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校园,让学生都有出色、出众、出彩的机会。一是创红色乐园。坚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成长,京师幼儿园突出“红色启蒙教育”,开展“重温长征路”活动,引导幼儿在体验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滨海锦海小学开展重走“渤海走廊”红色教育活动,先后被凤凰网、中国山东网、《齐鲁晚报》、大众网等新闻媒体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二是创红色学园。强化党建引领,抓实党建带团建、党建带队建,积极开展“童心向党”“国旗下的讲话”“祖国在我心中”等主题活动,把“中国梦”细化为学生的“校园梦” “成才梦”,激励学生心中有理想、前进有方向、脚下有力量,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爱校园,把学校建成“红色摇篮”。三是创红色家园。结合学校特点,围绕“一个支部一特色、一个学校一主题”,分类创建,逐步形成了滨海实验小学的“微·润文化”、滨海中学的“博·搏”精神和社团建设、蓝海学校的“海洋”文化及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的以“五红”促“五品”建“四化”等红色文化、特色教育,形成“一校一标”、“一校一品牌”特色的创建,并充分发挥好创建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达成全区中小学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大提速、上水平。同时,着力打造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墙体文化、楼道文化、班级文化、功能室文化和公寓文化,形成党建文化引领、管理文化融入、传统文化精选、校本文化挖掘、廉政文化渗透的校园文化体系,让每一面墙体都会说话、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优化了“让学生出彩、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育人环境,把学校建成学生“圆梦的家园”。(刘安国 侯照华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