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环保 >
垃圾焚烧知与行 为垃圾的出路讲“实话”
时间:2016-08-08 17:56  浏览次数:

到2020年,年城市垃圾产生量将达3亿吨以上。全国668个城市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形势严峻。

  当有的人还坚定地认为在垃圾处理设施和技术上“国外的月亮就是比国内圆”的时候;当有的人还在为“垃圾焚烧”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争执喋喋不休的时候;当有的人在一边享受着安定富足的生活而一边又厌恶着垃圾产生的时候,有谁真正关注到,分布在城乡大街小巷的一个个敬业的环卫工人、一个个热心的践行者、也有不少专业、负责任的环保企业正在为中国的“垃圾围城”默默地伸出手臂,顶着压力,寻找出路,砥砺前行。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垃圾,垃圾问题,它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环境问题几乎成了每一个城市的“心病”,亦使环境保护一直成为民众和舆论的热点,而垃圾处理更是此热点中的焦点。

  无处安放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经历过像中国现在正在面临的固体废弃物数量如此之大或如此之快的增长。”世界银行早在2005年的一份报告如此开篇。

  据报道:“当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存量已达80亿吨,占地80多万亩,且垃圾产生量仍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年城市垃圾产生量将达3亿吨以上。全国668个城市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形势严峻”。另据统计:“我国每年农村垃圾总量1.2亿吨,全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许多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垃圾处在自然堆放状态”。环境污染正在进行一场“上山下乡”。

  生活垃圾量快速增长,分类进展缓慢、填满场地紧缺,面对无处安放的垃圾,处理之困究竟何解?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破解困局

  然而,“邻避运动”成为垃圾焚烧领域中一个不可能回避的词汇。“邻避”来自英文“Not In My Back Yard(不要建在我家后院)”。 自2006年公众反对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以来,“邻避运动”在中国已经持续了11年,北京、上海、杭州、广东、江苏等几乎所有沿海发达省市都遭遇过落地难题。2009年的北京阿苏卫和广州番禺案例更是将 “邻避运动”推至高潮。今年4月20日,发生在浙江海盐的群体事件再次将垃圾焚烧推向风口浪尖,并不断地蔓延至海南万宁、湖北仙桃、广东肇庆多地,呈持续发酵之势。

分享到:
文章编辑: 中国能源网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