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 >
抗战大阅兵中的山东面孔:潍坊姑娘担当仪仗女兵队长(4)
时间:2015-08-26 16:48  浏览次数:

  出生于1922年的王默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沧县第二完全小学毕业美术课上交的作业——“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画画,而是写了几个美术字。本来想写‘精忠报国’,但是由于字的笔画太复杂就放弃了,写了相对简单一些的‘还我河山’。”从小就崇拜岳飞、文天祥、班超的王默村那时还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真的上到了战场“精忠报国”,最终让侵略者“还我河山”。 

  瞒着家人“投笔从戎” 

  王默村是济南市燕山街道益寿路社区居委会的居民。虽然已经93岁高龄了,但依然耳聪目明,思路清晰。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70多年,然而回想起曾经的事情,老人依然记忆犹新。 

  “1938年,我有一个同学参加了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算是一个地方政府,号召动员大家参军抗日。”受到同学的感召,不久后,王默村作为青年知识分子参军,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王默村经历了“一枪”“一炮”,两次负伤。 

  “我作为连级干部,经常需要探出头部观察敌情,指挥战斗,就在这时候被敌人的枪打中了。”王默村只觉得头顶一热,就昏了过去。被战友用担架抬、用牲口驮,王默村被转移到后方医院,简单处理后,就被送到了附近村子的一户村民家中。“我在那里吃住了半年多,敌人多次去抢粮、要民工,但是整个村子都没供出我,一直保护着我。”王默村说。 

   还有一次,王默村和战友碰上另一股合围的敌人,“一个炮弹打来,我负了伤,上了马,我的通信员孙凤霄牵着马照顾我,又一个炮弹炸过来,孙凤霄当场牺牲了……”王默村说,亲眼看着自己的战友牺牲,非常残酷,“一直忘不了那个场景。” 

  曾在战场上活捉“鬼子” 

  抗战的岁月中,有两个“八月十五”让王默村特别难忘。“一个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学校就不再上课了。那年农历八月十五,‘鬼子’沿着铁路线达到了沧州,我们都听见炮声了。当时我就想参加‘救国军’。” 

  再一个就是1941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每年收获的时候,敌人都出来扫荡,抢粮食。那天我们抄了敌人的后路,敌人被逼到一片坟地,用土堆作掩护撤退。”王默村说,尽管是这样,敌人在这次战争中依然死了很多汉奸和几个“鬼子”。“参谋长的警卫员因为年龄小,看到了一个穿戴和我们都不一样的‘尸体’,以为他死了,觉得好奇,就去抠他的金牙,想不到一下子被咬住了手。”这时大家才发现,这个“鬼子”没死,“我们这一次算是活捉‘鬼子’了。” 

  1945年8月,日军投降。那时候的王默村已经不在战斗部队了。“我们先是在电台听到的消息,一开始都不大相信。后来接到了电报,大家都在互相庆祝、欢迎,又高兴又激动!” 

  “我带着光荣去北京” 

  从1938年瞒着家人参加战争,一直到1952年转业回到地方,这14年里,王默村没有回过家,也没有和家里联系过。“我两次负伤的时候有机会回家,回家之后我会分心,家里也会分心,所以就强忍着对家里的牵挂,没回去。”后来,王默村当了领导,“战士们不能回家,他们告假我不准假,我自己更得以身作则了。”就这样到了1952年,转业后的王默村才回到家,“回家一看,奶奶和父亲都去世了……”说到这里,王默村有些哽咽。 

  最近,王默村接到了通知,要作为老兵代表,进京观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老人找出了珍藏已久的挂着纪念章的老军装,在接受采访时还特意穿在了身上。 

  现在的王默村依然很关注新闻,每天都要看报纸,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这次去北京还能看到国家新型的武器装备,让他非常期待,“我曾经去过北京很多次,但这是第一次以抗战老兵的身份去,还能观礼阅兵式,我感到无尚的光荣!”说到这里,93岁的老人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次去北京阅兵是带着很多战友朋友的期待去的。”王默村说,“我是带着大家的光荣去,也把光荣给大家带回来。我要替已经牺牲的战友去看看北京天安门!”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