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亮“家底”,要有一定勇气,更要有一种自信。日前,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全面向社会公开,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笔笔数据,更读到了一份可贵的施政自信。
长期以来,三公经费饱受争议,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阳光”。机构较大,出国费、车辆费、接待费,加起来不是一笔小数目,一旦示人,被舆论包围,可能会触及一些“痛点”,这样那样的忧虑,让一些部门畏难而不愿公开。一心为民,对自己有信心,对群众有信心,就应该敢于晒“三公”。事实证明,把“三公”晒出来,尽管有些数据不好看,但群众能看到你的诚意,有助于消除隔阂、增进理解,有利于加强监督、减少支出,形象不但不会受损害,反而会在坦诚交流中“加分”。
事实上,把“三公”坦露于众,也能增进廉政勤政的信心。已公布的“三公菜单”,那些下降的招待费、车辆费,体现了转变作风、厉行节约的成果,也呼应了群众的切身感受。以往机密的数据公开了,以往只升不降的费用下降了,奢侈浪费等顽疾并非不可医治,这为进一步转作风增添了动力。
当然,经费公开只是第一步,还有不少问题和短板。如,有些数据还是粗线条的,有的还在“躲猫猫”、捉迷藏,公开越往下越递减,有些地方还在遮遮掩掩,没有跟上公开节拍,等等。公开没有回头路。我们要有自信,让公开范围再大些,公开项目再细些,努力让公众监督的目光,抵达公款消费的每份菜单上。(孙秀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