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让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时间:2024-08-22 10:42 浏览次数:
山东新闻网:每年培育选树20名左右“制造工匠”“手造工匠”“航运工匠”“乡村工匠”,每年培养培训企业紧缺技能人才500人以上,每年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五小”群众性创新竞赛活动50场次以上……聚焦人才、产业、创新三个关键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整合全区党政部门、社会组织、产业企业资源,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构建了“学院-分院-站点”的“1+10+N”运河工匠学院培养体系,让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为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一个总院为载体,培养高精尖缺的工匠人才
作为运河工匠学院的总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机电、数控、汽车等47个校内实训中心,3家校中厂,23个部、省、市级创新平台和40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学院先进的实训基地和雄厚的师资力量,运河工匠学院采取“工匠学院+培训基地+实训工厂”的教育培训模式,对产业工人进行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学历提升教育培训。
7月21日,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运河工匠学院课堂上,来自济宁碳素集团的高级技师毛兴谈正跟学员们分享着他成功打造“智能工厂”的项目历程。
针对如何培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工匠人才,运河工匠学院在总院特开设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训班、智能制造技术科普及能力提升培训班和工匠人才数字赋能培训班,通过线下教学、案例分享、现场观摩、体验学习等形式,引领推动工匠人才的数字能力提升和高素质发展。依托运河工匠学院“1+10+N”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工作室联盟,去年以来共培养高精尖缺工匠人才1200多名。
以10个分院为依托,培训懂技术能创业的新型劳动者
任城区现有入库储备科技型中小企业230家,准高新技术企业125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省、市级创新平台27家,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2个,制造业技改和工业技改投资均居全市首位,碳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更是获评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任城区推进制造强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秉持“既要汇聚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办好技工教育;又要固本强基,激发技工院校内生动力”的初衷,运河工匠学院在总院基础上成立了由山东山矿技工学院、济宁运河技工学校、济宁起跑线培训学校等组成的十个分院,设有车工、汽车、检验、家政、托育、餐饮、美发、电商等16个实训场所,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培育更多适应产业需要、深受市场欢迎的技能人才。目前,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发展到17000多人。
以N个实践站为支撑,培育创新型实用型的产业工人
2023年11月,山东海纳科技创新工作室正式加入任城区“运河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按照科研规划路径,工作室也将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智能电器产品使用工况,结合模拟仿真、性能试验完成技术优化与突破,打通创新转化成果的“最后一公里”。
济宁运河工匠学院以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济宁市重点实验室、济宁市工程实验室等产学研场所和39处运河工匠创新工作室组成N个教学实践站点,以“三创”活动为平台支柱,持续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员创新企业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创效和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培育全员创新企业20家、技术创新成果20个、创新工作室15个、创新型班组60个、创新职工150名。(崔艺献)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