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判了!这类高考志愿填报“骗局”要小心
时间:2024-06-25 15:53  浏览次数:
  判了!这类高考志愿填报“骗局”要小心
 
  山东新闻网:(史金海)随着高考成绩的陆续公布,各地的高考填报志愿工作随之展开,而以高考志愿填报为由实施诈骗的犯罪案件也进入多发期,需要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近日,由单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王某利用高考志愿填报实施诈骗一案,经单县法院审理依法作出判决,被告人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并处罚金100万元。
 
  经查,王某于2021年成立某教育咨询发展有限公司,其经营主业是为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及生涯职业规划方面提供帮助。然而该公司开业后的经营效益一直不佳,加之王某在炒股方面出现大额亏损,欠下了近300万元的外债。为了赚快钱还债,王某动起了“歪脑筋”,准备以高考志愿填报为由,编造低分也能上名校的谎言,对考生家长实施诈骗。
 
  2023年4月,随着当年的高考临近,某高三学生的家长张女士因担心儿子考不上心仪的大学,于是经人介绍认识了王某。王某对张女士谎称,其有亲戚是教育部门的领导,可以通过“托关系”“预留名额”等方式,帮没达到分数线的高考考生进入相应的大学。王某同时谎称,自己已经拿到某知名大学的保进名额,张女士可以花30万元买名额,到时候她儿子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本科线,就能入读该大学,并且承诺不成功可以全额退款。
 
  听了王某的话,张女士一开始还有些犹豫。王某于是又谎称,该大学的保进名额十分抢手,如果她不快点付款,名额很可能会被别人买走。张女士被说动,随后与王某签订了购买保进名额的协议,并支付了30万元。
 
  但当年高考成绩和分数线公布后,张女士发现她儿子的高考分数没有过本科线,心急如焚的她赶紧询问王某该怎么办。王某表示自己手上还有另一所知名大学的预留名额,以张女士儿子的分数,需要花100万才能入读该大学。为了儿子能上一所好的大学,张女士又向王某支付了50万,并约定剩余钱款等事成之后再支付。
 
  然而直到高考志愿填报都已结束,张女士依然没有等到想要的结果。张女士感觉自己可能被骗,遂要求王某全额退款,但王某只退还了30万便无力偿还。于是张女士选择了报警,王某很快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案件移送至检察机关后,单县检察院经审理发现,王某以相同的诈骗手段,向张女士等9名考生家长虚构其具备办理低分高录取、转学等能力和途径,骗取考试家长的信任并收取高额费用,诈骗金额累计达400余万元。这些钱款,除了被王某用于个人还款,剩余的全部被其投入炒股并亏损一空。
 
  2024年4月,单县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诈骗罪,对王某提起公诉。单县法院经审理后,于近日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
 
  检察官提醒:
 
  在高考志愿填报类诈骗中,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考生家长信息掌握不全和存在的侥幸心理,自诩拥有个别高校考生招录运作能力,谎称可以帮助没有达到分数线的考生获取内部招录名额,实现“低分高报”,或谎称有内部渠道调剂专业,进而通过收取高额费用实施诈骗。考生及考生家长应警惕此类诈骗手段,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在成绩、能力范围限度内寻找适合的高校,切勿心存侥幸,轻信谎言,以防自己上当受骗。(单县人民检察院)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