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山东济宁任城阜桥司法所积极探索形成常态化警示教育新模式
时间:2022-12-01 16:45  浏览次数:
 
 
  山东新闻网:为教育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以案为鉴,清醒认识社区矫正作为刑事执行工作的严肃性,进一步强化法纪观念,提高遵规守纪意识,山东济宁任城阜桥司法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警示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常态化教育模式。
 
  (一)制作警示教育视频
 
  司法所结合《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教育》教材内容,制作数个动漫宣传片,以入矫教育、主题教育、解矫教育三个教育模块为主线,穿插社区矫正正面和反面教育真实案例,以动画的形式每月循环播放,将复杂的法律条文和经典案例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动漫宣传片,使社区矫正对象乐意听、听得懂、记得住,增强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拓展“线上+线下”集中教育模式
 
  1.线下采用“集中学习+三式教育”模式,借集中教育学习之机进行专题辅导,通过集中学习讨论心得、发放警示教育专刊、个人自主学习、签订保证书等多种形式,增添课堂式教育、参观式教育、座谈式教育,增强集中教育学习的趣味性、交流性,多种形式普及法律规章和纪律规范,使社区矫正对象潜移默化的感受“法治之光”,进一步强化社区矫正对象遵守《社区矫正法》等法律规章的意识,引导他们认真接受矫正。
 
  2.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优势,通过微信群、视频会议等方式,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线上集中教育学习。教育内容涵盖疫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社区矫正法规纪律等方面,并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关注“社矫之声”“法治山东”“法治任城”等微信公众号,灵活运用社区矫正对象习惯性翻看推送信息的同时达到教育矫正效果。
 
  3.全力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引导教育社区矫正对象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保持安全社交,时刻关注疫情最新消息,理性面对疫情,不违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三)组织撰写心得感悟
 
  1.开展以“警醒促矫正”为主题的撰写心得感悟活动。司法所按季度划分教育学习模块,一个季度学习完毕,即组织社区矫正对象书写本季度学习心得感悟,对照警示教育内容、案例,查找自身是否存在类似问题和思想苗头,从真实感受出发,深刻表达参与警示教育的切身感受和所学所知,端正矫正心态,牢固树立遵规守纪意识。
 
  2.开展“写给司法所长的信”为主题的阶段性撰写活动。经过走访调查,部分社区矫正对象不善于交际,自卑内向,想说而不敢说,心理矛盾不已。“写给司法所长的信”避免了社交的尴尬,用文字的形式将家长里短、内心压力变化、思想动态、法律咨询等问题书写出来,使社区矫正对象有话不憋心,诉说有人听,真实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心理、情绪变化,为明确下步个性化矫正方向提供了参考。
 
  (四)开展监管风险排查
 
  结合警示教育活动,围绕社区矫正重点环节和监管安全,司法所积极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对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进行全面摸排走访,明确风险隐患,确定责任人、整改措施及时限,坚持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工作方针,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进而减少安置帮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对于安置帮教人员回归衔接和管理力度,各项工作做到有安排、有措施、有检查、有结果,及时向上汇报情况,并做好安置帮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司法所已建立安全隐患和重点对象“双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始终保持监管高压态势,对触碰监管底线、严重违规违纪行为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切实将各种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纪爱萍、张冉冉)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