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王文水:“八颗西洋参种子”造就村民绿色致富传奇
时间:2022-12-01 15:27  浏览次数:
  山东新闻网:(陶遵臣)11月26日20时46分,CCTV-7国防军事频道播出“红色胶东 壮志儿女”系列节目的第二集《“八颗种子”造就绿色传奇》。
 
  威海市文登区退伍军人王文水从“八颗种子”到“西洋参王”,从人民子弟兵到村里致富带头人,他是西洋参大田种植的首创者。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在胶东大地上创造了西洋参的百亿产业绿色传奇。
 
  退伍返乡,带领乡亲们致富
 
  今年65岁的王文水,黝黑的皮肤,结满了老茧的双手,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是位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农民。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40多年来,这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开创了“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的奇迹,让西洋参产业在文登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
 
  王文水5岁父亲去世,从小就帮助母亲做家务,那时候家里有一个菜园,王文水会帮忙料理,也因此与种植结下了缘分。1975年年底,村里有一个参军的名额,王文水积极报名,在1976年的3月4日正式参军。坐了6天6夜的闷罐车到达东海前线,王文水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79年12月31日,王文水退伍。当时有一个不错的工作选择,但是王文水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文登口子李村,他找到村主任王继振表示,希望能一起带领乡亲发家致富。
 
  试种西洋参,长出八颗秧苗
 
  1981年,山东省药材公司从国家争取到了西洋参种子,交给了村主任王继振,希望在口子李村试种,看其土质气候是否适合西洋参的生长。
 
  王文水和王继振在山顶上选择土地,因为害怕有石头,他们用篓子把地里的石头一个一个筛起来捡出去,这些石头慢慢累积起来立成了一堵墙。
 
  为了方便工作,他们在山顶搭起了窝棚,后来更是盖了间房子,白天种参,晚上就在油灯下整理心得笔记,直接就住在了山上,一个月后终于长出了八棵苗。
 
  1983年,省内又给了村里十斤种子,因为投资大,村民并不愿意去种植。王文水第一个报名,带领六户党员开始试种。
 
  因为缺乏技术,王文水他们自己摸索,反复试验,终于在1986年卖了5000元,轰动了全村。
 
  大规模推广种植受挫,开始寻找原因试种成功后开始进行推广种植,因为考虑到在山上没办法大规模种植,他们决定将参苗搬到山下的农田进行试种。然而让王文水没想到的是,农田里的参苗全部脱落。
 
  王文水打听到有一位教授在农田试种西洋参,他历经千辛万苦去到长春,找到了这位教授,却得知教授已经失败,并表示不再继续试验了。
 
  那时候王文水有点儿心灰意冷,但是他转而又想,自己是名退役军人,是一名党员,要坚持下去。
 
  回到村里,王文水和王继振商讨一定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他们从温度、药物、土壤三方面反复试验、观察、记录,最后得出了结论,山上有一种资源叫含磷风化土。
 
  他们决定,将山上的土运到山下来,以改良山下土壤。没有拖拉机,他们就用小推车,以土办法摸索为农田种西洋参前期铺路。
 
  种植成功,村民生活发生变化
 
  在1989年,西洋参种植取得了农田栽培的成功。经过权威部门的测定,王文水的西洋参总皂苷的含量达到了8.8%,硒含量为0.08%。
 
  王文水发现市场上的干参比鲜参价格要高出很多,他又开始研究学习烘西洋参。没有烘干机就自己造,机器故障了一点一点检修,他还开动脑筋发明了新的筛盘,终于烘出了满意的干参。
 
  在王文水的带领下,口子李村从只种植农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西洋参的成功种植,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文水说,自己是一名老兵,学到的技术就应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父老乡亲,把全村老百姓带富了才算真的富了。
 
  如今,他的8粒种子种出百亿产业。
  图为西洋参喜获丰收。

分享到:
文章编辑: 陈秀荣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