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莒南特教:学国学,诵经典,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时间:2022-08-23 10:20 浏览次数:
山东新闻网:(王丽)国学经典对于学生的品德养成、习惯培养以及完善学校素质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学校开设国学班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在教会特殊儿童基本的知识内容及基本技能外,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习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步入社会真正立足社会。因而,我校开设了国学班,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开课。以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篇目为主,这些经典篇目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自身品德培养的过程。目前,国学班学习一般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能够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帮助学生从内心出发接受国学经典的启蒙。利用快板掌握节奏韵律,让学生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同时利用国学诵读进行品德习惯教育,以《论语》当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基础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自省的习惯、学会谦虚,培养学生的品德以及文学素养。
一、感受诵读经典的魅力,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诵读经典是近年来各大学校都逐渐开展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国学经典学习方式之一。根据特殊儿童认知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诵读形式,以教师带读、学生领读、晨读、午读等不同的诵读方式,调动他们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完成经典诵读,这一过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更能加深对经典的记忆。同时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国学经典当中,实现诵读经典的教育目的。教师利用奖励机制提高诵读习惯,并通过对经典篇目的讲解,让特殊儿童在诵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二、组织经典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经典学习比赛,提高特殊儿童对经典学习的兴趣,达到终身学习目的。因此,教师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德育故事比赛等,这些比赛类型都是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多形式参赛,加强对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内容理解。并设置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国学经典的学习当中。在参赛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故事内容及人物特点,了解君子为人处世应当方正的真正含义,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会谦虚等良好品德,实现国学经典的教育意义。
三、家校合作,加深对于国学经典的印象,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才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学生品德习惯的养成,家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平时的班会,家长会外,还会组织家长利用节假日与学生一起观看经典电视剧或综艺,如《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节目,并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探索,并组织各家庭进行诵读经典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一起查阅资料,在准备中完成品德培养,加深自己对国学经典的印象,培养自身良好的品德习惯。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兴趣班,拓宽了我校生活语文教学的时空,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文明校园文化建设。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