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河务局东平湖管理局梁山管理局:用好“三新”经验,筑牢河湖法治防线
时间:2022-08-01 09:56 浏览次数:
用好“三新”经验,筑牢河湖法治防线
山东梁山管理局水政监察工作侧记奋进新征程,法治筑根基。
山东新闻网:(李晗 高迪)近年来,东平湖管理局梁山管理局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主动对标黄委“作风建设年”要求和省局党组“双高六出”工作理念,认真推动依法治河管湖工作稳步前行。
三三制,强化队伍建设“新法宝”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不断提升水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能力是确保黄河水政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离不开法律法规知识的不断学习丰富,离不开千百次的执法实践锻炼,更离不开考核督促利剑的反复纠偏。
“市局部署实施的水政监察队伍能力建设‘三三制’,能够让我们的水政人员在学习、研讨和讲课中逐步强化法治理论水平,在轮流办案、案卷评查和模拟演练中切实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该局总工嵇波说到。
据了解,水政监察队伍能力建设“三三制”包括执法业务学习“三项措施”、执法实践锻炼“三项活动”以及执法监督考核“三项机制”。
该局为落实好“三三制”模式,制订了周学习、月研讨、季讲课的学习计划表,开展周学习16次,月研讨3次,季讲课1次,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
“这项制度聚焦水政监察队伍出经验、出亮点、出人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全面提升水政队伍综合能力建立了新机制。”该局水政科科长郭庆森向笔者介绍。
“云”体系,探索水政监管“新路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水政监管模式由最初的人工执法巡查到配备单兵和车载装备后的可视化、可定位执法,再到如今利用智能摄像头24小时监控防洪工程,实现无人机巡检重点部位的智能化前进之路,正是求变、探索的有力佐证。
近年来,该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逐步构建了水政执法“云”监管体系。打造了集数据管理平台(终端)、个人手机终端、无人机、监控、便携式打印机、对讲机、执法记录仪、车载GPS为一体的智能执法新模式,为依法决策提供了信息化、规范化、实时化、系统化的数据支撑。据了解,视频监控的作用日益重要,该局所辖堤顶道路重要堤段、主要路口共安设摄像头84台,可同时通过手机、电脑端实时监控,进一步提升了执法效能。
“通过视频监控我们可以随时查看重点部位实时情况,开展夜间巡查,发现水事违法行为能够立即锁定当事人,并提取视频画面数据,也可通过视频回放功能查找办案线索、固定视频证据,真是给快速、精准、高效处置水事违法案件帮了大忙!”该局水政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臧亚说到。
建阵地,筑起法治宣传“新城墙”
普法固定阵地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很多城市广场、城中河沿岸都建设了集休闲娱乐、生态观赏和法治宣传为一体的宪法文化广场、普法教育广场等宣传阵地。
“近几年,我们局陆续建设了鲁能梁山希望小学黄河文化法治宣传阵地、黄河明珠广场法治区和国那里险工34号坝黄河先锋广场法治版块,为逐步打造具有黄河特色的普法宣传阵地矩阵群奠定了一定基础!”该局水政科副科长林存折说到。
据了解,该局以黄河明珠广场法治区为核心,打造了集生态景观、黄河文化、法治宣传教育为一体的黄河明珠广场。与鲁能梁山希望小学法治联建,在校园内打造黄河文化法治宣传阵地,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今年,在34号坝打造黄河先锋广场,专门设置法治文化版块,让沿黄群众和休闲游玩的人们可以在欣赏黄河风光的同时感受具有黄河特色的法治文化宣传形式,进而营造依法治河良好氛围,增强法治宣传效果!
“将法治宣传固定阵地建设与打造河湖生态景观、建设黄河文化展馆、造福沿黄群众等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治黄一线单位积极践行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也是我局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动写照。”该局副局长薛健波说。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梁山管理局将继续握好法治利剑、用好“三新”经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法之名护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