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司法局:疫情调解“两手抓”,化解矛盾为大家
时间:2022-03-25 15:55 浏览次数:
山东新闻网:(王德卫)“特别感谢我们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我们讨回了工资,让我们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3月24日,家住莘县古云镇某村的刘某等几名工人将一面写有“真心实意、为民解忧”的红色锦旗送到莘县司法局古云司法所长杨国稳手中,表达着对司法所帮助他们讨回工资的感激之情。
前几天,刘某等50余名工人所在的公司,面临着疫情防控的生产挑战,想要解雇生产工人,节约生产成本,但由于资金紧张未能及时支付工人工资,50余名工人多次来到镇政府信访室,想要讨个说法,造成了较大的疫情防控风险。在得知工人的行动后,古云司法所长杨国稳主动带领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来到现场,表示愿意帮助工人想办法,并告知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只能选取2名工人代表参与调解。在司法所的及时介入下,50余名工人终于有了维权的渠道,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选取了2名工人作为调解代表,参与面对面的调解。
杨国稳和工人代表来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详细听取了工人代表的叙述,弄清了矛盾的来龙去脉,并开通“远程可视化视频智慧平台”,与法律顾问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连线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判矛盾调解的方案。经过“线上”联席会议的集体协商,进一步掌握了《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对解决欠薪方面的有关规定,组织调解专班和工人代表赴公司开展面对面的调解。
来到公司,调解专班组织公司负责人和工人代表的协商调解。调解专班首先做公司一方的思想工作,对公司在疫情防控前后的经营困难表示深切同情,并表示可以帮助公司做好生产销售和资产评估等方面的法律需求,但工人都为公司生产付出了劳动和汗水,于情于理应该获得报酬,再说公司经营困难只是一时,诚实守信却是终生的“金字招牌”,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听到调解专班的反复分析,公司负责人表示,愿意按照协议支付工人工资,并在近期尽快打款。
听到公司近期能够支付工资,2名工人代表总算松了口气。调解专班立即拟定协议,让双方签字确认。过去几日,公司如期支付了工人工资,在司法所的主持下,采取视频的形式告知了50余名工人领取工资的时间和方式,并主持发放到位。一桩因工人讨薪难题,在司法所的调解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成功化解50余名工人欠薪问题只是疫情防控期间莘县司法局组织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的缩影之一。据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间,莘县司法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自身职能作用,主动下发了《莘县司法局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活动的通知》,组织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疫情期间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着力普及涉疫情的法律知识,重点排查疫情期间的家庭婚姻、项目建设、劳资关系和农业产销等突出矛盾纠纷,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到位,努力避免“民转刑”案件发生,确保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为全县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凝聚广泛的发展动力。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