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山东省威海市李永健的红色收藏故事
时间:2021-12-27 11:09  浏览次数:
  山东新闻网:(陶遵臣)一名76多岁的老人,花了40年的时间,用四处收集来的上万件藏品装满自己的屋子和人生,他就是李永健。作为一位民间收藏爱好者,李永健算得上一个“痴人”,他用整整三间储藏室的藏品,诠释了自己40年收藏生涯的意义。
 
  捐赠历史,始于1992年
 
  李永健,1945年10月生,原籍文登县文登营镇马家岭村人。谈及为何要捐赠文物时,他表示,一方面希望下一代能因此更了解革命历史,感受当时的艰苦岁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这些文物更好地实现其价值。
 
  说起李永健的捐赠历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
 
  为什么老人如此热衷红色文物收藏?这与他的军人情怀有着密切关系。1965年,年仅20岁的李永健参军入伍,在部队他勤奋刻苦,却在一次驯马中意外摔下马背,不得不结束了5年的军旅生活。
 
  退伍后,他被安排到刘公岛甲午海战展览馆工作。在那里,他亲眼看到展览馆里陈列的历史文物所带来的感人力量和教育意义,文物概念从此融进他的心里。
 
  后来,李永健辞去了工作,蹬上自行车,开始了他的文物收藏之路。“我开始收藏是1984年前后,现在想想,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2014年2月,他搬到威海高区定居。与他一同迁居的,还有他那些数不清的收藏品,如天福山起义时的大刀和长矛,抗战时期的报纸、茶碗、军用铁铲等老物件,这些东西占据着屋子的大部分空间。不过,这也只是李永健众多藏品中的冰山一角,其余的东西则被他安置在三个草厦子里。
 
  每回说起自己的藏品,李永健总像个话唠,每件物品的来历他都一清二楚,一说就停不下来。虽然家里的藏品种类繁杂,但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物品,始终是他的最爱。
 
  为了收藏,花了近百万元
 
  对于自己想搞收藏的想法,家人只以为他是“三分钟热血”,岂料李永健真的开始走街串巷打听老物件。
 
  “我在农村长大,我知道每个村子都有老物件,只是不确定到底哪家有,于是就只能采取地毯式的搜索,挨个村、挨家挨户地打听。”李永健骑着摩托车跑遍了文登、荣成、乳山的村子。
 
  一开始,村民都觉得李永健很奇怪,在他们看来不值钱的东西,李永健还要花钱收购。“我从来不白拿村民的东西,所以村民有了什么好东西,都愿意找我。”
 
  李永健笑着说,八路军给百姓打的欠条、盛子弹的箱子、抗战时挖地道用的小铁铲,都是这样被他一点点收集起来的。
 
  搞收藏,李永健几乎天天在外面跑,有时连午饭都没地方吃,就在家里带块饼子,就着凉水吃,直到天黑才回家。搞收藏还很烧钱,为这个,妻子没少跟李永健吵架,觉得他不务正业。
 
  “政府每年给我的优抚款以及孩子给的钱,都被拿来买藏品了。”李永健说,有时向村民收购时钱不凑手,他还要打个欠条,等有钱了再给村民。李永健算了算,这40年来,他搞收藏花了近百万,可他觉得特别值得。
 
  热爱藏品,却不吝啬
 
  40年来,李永健共收藏了1000多件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先后9次向威海市博物馆、冯德英文学馆捐赠革命文物1300多件。2007年,李永健得知解放军某部在收集天福山起义的相关资料,主动联系对方,将自己收藏的30件文物捐献给了部队。
 
  李永健坦言,自己不为名不图利,就是为了一份爱好。“当年为了搞收藏,我戒烟戒酒,省吃俭用,头发长了都舍不得花钱剪,家里的房子漏雨都拿不出钱来修,妻子和孩子也都不理解我。”李永健笑着说,如今,他们也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会再反对我了,孩子甚至还会拿些钱补贴他。
 
  对李永健来说,收藏是一生的事业,只要社会有需要,他就愿意把自己精心收集的文物捐献出去。
 
  2017年8月1日,酷爱红色收藏的老人李永健,将自己多年收藏的80余件文物捐赠给临港区民俗文化研究会后表示。据了解,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捐赠文物。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他捐赠给国家的文物达到了1000余件,近到市区,远到广州军区,都有他无偿捐赠的历史文物。
 
  2007年的一天,天福山起义纪念馆馆长带着一位“神秘”客人联系到李永健,原来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自广州军区某部,他们此次来的目的,主要是来征集红色文物充实即将要落成的史馆。得知事情原委后,李永健毫不犹豫地答应捐赠总计30余件天福山起义历史文物,其中有当时所用的大炮。
 
  那位客人没有想到李永健会有如此多的红色藏品,更没有想到他会毫不犹豫地全部捐赠出来。后来,为感谢李永健的无偿捐赠,广州军区某部特意赠送给李永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红色收藏家,拥军带头人”。李永健介绍,前来收集文物的这支部队诞生于1937年12月文登天福山起义前后。“那些红色文物捐赠给他们,我觉得是最好归宿。”他表示。
 
  乐于助人,有名的热心肠
 
  除了热衷红色收藏,李永健还是生活中有名的热心肠。
 
  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开始从自己退伍优抚款中每年拿出2000元,帮助家乡生活困难的老人和伤残军人。
 
  2015年,他加入了爱心长城大本营,成为一名志愿者。2016年春节,他和另一位志愿者护送一位在威海工作,两年没能回家的盲人回东营老家,一大早出发,6个多小时的车程,中午没来得及吃饭,一行人就在车上吃了点面包,坐了整整一天的车。返回威海已是晚上9点了。
 
  “当时坐车感觉屁股都坐扁了,但一想起那些孩子能回家见父母就很开心,觉得自己干了件了不起的事。”李永健边笑边向我们讲述自己当时的心情。说到这里,李永健的老伴丛树花一旁插了话。她告诉记者,李永健挺“傻”。当年他刚开始文物收藏时,丛树花还以为可以贴补点家用,没想到他搞收藏,就是为了把东西捐出去,留在家的,别人要买也不卖。“虽然以前怨过他,这么多年过去了,看他这么热爱收藏,也就开始理解他,支持他了。他一直说要做‘革命的傻子’,就让他做吧!”丛树花也笑了起来。
  图为李永健于本文作者合影;

分享到:
文章编辑: 山东新闻网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山东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山东新闻网”。如有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媒体来源的信息作品,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该相关内容。如其他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若因线路及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