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网:(陶遵臣)2021年4月25日中午12时,下课了,山东威海市古寨中学教师毕自松和毕可桢兄妹在校园里相遇了。一见面,两人说的还是各自班级里的事。
作为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毕自松和毕可桢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在同一所学校里教书,兄妹俩相互激励、共同钻研,成了市古寨中学教师队伍中的一道风景线。
“我们家出了7名教师,一到教师节或春节,手机里不断响起的信息都是学生们从四面八方发来的感恩和问候,这是一家人最骄傲和快乐的时光。”毕自松说。
家境清贫,出了7名教师
今年57岁的毕自松和50岁的毕可桢出生在文登一个农村家庭,兄妹共四人,他们排行老三、老四。在那个年代,想要维持六口之家的生活本就不易,供四个孩子上学更是艰难。
“虽然家境清贫,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却始终鼓励我们好好学习。父亲最常说的就是,希望我们以后做‘先生’或者‘掌柜’,受人尊敬。”毕可桢说,四个孩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都考上了大学,陆续做了“教书先生”。
毕可桢说,除了大哥是后来做的教师,二哥、三哥和她都受到一位恩师的影响,大学一毕业就成为教师。
“当时家庭贫困,二哥中考后没能继续读书,但是成绩优异、热爱学习的二哥没有放弃,经常到高中去‘蹭课’,一位姓刘的老师发现后,帮助他继续求学。后来,这位老师又陆续教了我和妹妹,对我们帮助很大。”毕自松说。兄妹几人都受到这位老师的照顾和帮助,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无比的敬畏感。后来,二哥高考时毅然选择教师专业,更是给他们兄妹二人树立了榜样,坚定地选择了当老师。大哥也走上成人教育培训的岗位,兄妹四人都成了父母曾经期待的“先生”。
“现在不光我们四个,二嫂、大侄子和侄媳都是教师,我的女儿也在大学就读小学教育专业,立志做一名教师。全家两代共有7名教师,累计从教160年。”毕可桢自豪地说。
三尺讲台,赤诚奉献青春
一家出了7名教师,平日里,交流最多的就是教育心得。尤其是毕自松和毕可桢,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日常交流得更多,经常一起探讨教学方法,毕可桢更是以在三尺讲台上踏实奉献的哥哥为自己教书育人的榜样。
“学生不分贵贱,对学生严格,首先得对自己严格,给学生们做榜样。”毕自松说。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毕自松多次获得“环翠区先进工作者”称号,这背后,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的赤诚奉献。
1989年毕业后,毕自松教的第一批学生就是高中生。为了快速进入教师角色,掌握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别人写一份教案,毕自松就写四份。没课的时候,他就跑到优秀老教师班里旁听“取经”。
因为身兼班主任,毕自松格外注重学生的住宿安全。那个年代,学校宿舍还是平房,屋里没有取暖设施。每天半夜,学生们都睡下了,毕自松就起来巡查一圈,给没关好门的宿舍关好门,为踢被子的学生盖好被。为了照顾班里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毕自松常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学生们买吃的和学习用品。
在毕自松的教育理念中,要把学生当成大人来平等交流,聆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别人眼中表现较差的弱生,在他眼里却是蓄势待发的潜力股。他的课堂教学也是启发式的,课程讲解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十分幽默。
“我觉得要下功夫关注每个学生成长的细节,多鼓励、表扬,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目标。”毕自松说。
以哥哥为榜样,毕可桢也是古寨中学有口皆碑的优秀教师。从1995年从教开始,她一直把“越付出,越幸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班主任期间,她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班级成绩也总是遥遥领先,先后被评为环翠区教坛新星、环翠区教学能手。
跟哥哥一样,毕可桢同样把品德教育放在教书育人的第一位,为学生付出慈母般的关怀。在她办公室的抽屉里,总是给学生备着温度计、碘伏、创可贴、针线盒等物品。哪个学生跟不上,她就利用午休、课间、放学后为他们“开小灶”。在她从教的20余年里,每天下班后,她都花两个小时备课、为学生辅导功课、整理教案,几乎每晚都要11点以后才能休息。
不忘初心,成为杏坛标杆
“毕老师,感谢你两年来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您对所有孩子的耐心、爱心、用心、专注,我们家长都看在心里。”“人这一生能遇到好老师不容易,永远不会忘了您的”……
在毕可桢的手机里,一直保留着多年来学生和家长发给她的信息,一条条充满真情实感的肺腑之言,仿佛是毕可桢深夜伏案批改作业的报答。
毕可桢教过的学生刘琳,现在也成为古寨中学的老师。曾经,毕可桢教她学问和做人;如今,毕可桢更是在教学方法上给了她莫大帮助。
“学生时代的记忆中,毕老师十分认真负责,有一次坚持带病上课,我们都很感动。如今我也成了教师,更能体会到她的良苦用心。现在,毕老师在教学方面也是我的榜样,对新教师的疑惑,她都能给出真诚的建议。”刘琳说。(山东省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